浩瀚無垠的宇宙是一個物質組成的世界,龐大的星系,絢麗的星雲,發光的恆星,都是由微小的物質粒子構成,它們結合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樣貌。
按照目前的宇宙學模型研究表明,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物質其實僅占整個宇宙的百分之4.6,還有百分之24是無法看不見的(剩餘的則是暗能量),這些看不見的物質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和普通物質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完全不可見,那麼科學家究竟是如何發現它們的呢!
我們知道在17世紀,著名科學家艾薩克-牛頓對引力現象進行了總結歸納,並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該定律指出:引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之積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通過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輕鬆地計算出天體的引力,以及知道他們的運行規律。
與此同時萬有引力定律的準確和高效一度讓天文學家們認為,在整個宇宙中,天體運行規律都再無秘密可言,然而他們錯了。
在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通過光譜分析了后髮座星系團內的星系運動速度,分析結果顯示星系團中星系的彌散速度太高,按照平方反比定律,這些星系並不會聚集成群,它們應該相互飛散才對,這似乎違背了萬有引力定律,於是茲威基認定在后髮座星系團內肯定還有其他未被發現的物質提供著額外的引力,其質量是可見物質的百倍以上,這種「額外物質」便是今天我們說的暗物質。
後來天文學界從茲威基的觀測入手,開始大規模分析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速度,結果發現,在單個星系上其外圍的恆星運行速度也比理論值計算的要快得多,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其他引力存在,整個星系將會分崩離析,說明暗物質廣泛存在於宇宙中,正是它們讓星系成形,又讓星系聚集成團。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暗物質不是由我們已知的任何粒子構成,我們無法在電磁波頻譜上發現它的蹤跡,不過有一種方法卻可以間接發現它們的存在,那就是引力透鏡效應,引力透鏡效應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一種現象,如今已經被證實,其原理就是當一束來自遙遠的星系光線在經過大質量物質時會發生彎曲現象,形成類似凸透鏡的匯聚效應,在哈勃望遠鏡觀測宇宙星系時,正是因為發現了很多星系出現了畸變扭曲,從而間接的證明了暗物質的存在。
很顯然暗物質確實是真真實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無法看見,也無法探測到而已,就像黑洞一樣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發現它們,但是這並不意味它們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