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外媒CNET援引《自然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異的恆星,距離地球約150光年,其化學成分不同於以往發現的任何一顆恆星,被稱為WD J055134.612 + 413531.09(簡稱WDJ0551 + 4135)。為此,國際科學家聯合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它看起來如此怪異:它吞噬了附近的恆星。
據介紹,該恆星最初是由歐洲航天局的蓋亞望遠鏡確定的,蓋亞望遠鏡是一個用於研究恆星的亮度,恆星如何運動以及大量其他宇宙現象的望遠鏡,它在2018年發現了WDJ0551 + 4135,隨後還證明它是一個特別大的白矮星,幾乎是已發現的類似恆星的兩倍。
研究小組使用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威廉姆·赫歇爾望遠鏡,研究了白矮星的主要組成成分,研究WDJ0551 + 4135發出的光可以幫助識別存在的化學物質。白矮星作為恆星生命的終點,正在逐漸冷卻,它們通常由碳和氧或氧和氖的混合物組成,並被氦和氫層包圍。隨後,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其碳含量遠遠高於他們對這種大小的白矮星的預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華威(Warwick )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克·霍蘭斯(Mark Hollands)指出,「這顆恆星脫穎而出,是我們從未見過的。當我們看著觀察它時,覺得這極不合理。」
報導稱,WDJ0551 + 4135不僅僅是一顆垂死的恆星,而且在十億年前的某個時候還與另一顆白矮星合併。這樣的解釋似乎印證了天文學家在WDJ0551 + 4135中看到的不同尋常的成分和大小。
據悉,如果這一理論成立,那將是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研究恆星的化學成分來探測出白矮星合併。但是,天文學家表示,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進行確認,比如,霍蘭斯提出的一種稱為「星震學」的技術,即研究恆星如何脈動和振蕩,就可以通過準確揭示白矮星的核心成分來進行獨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