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外型宛如荷包蛋、色彩鮮明的海蛞蝓,20年來屢次出現在台灣、日本與印尼潛水者的鏡頭中,如今終於獲得正式學名。
科學家近期於印尼北蘇拉威西發現並命名兩種全新疣海蛞蝓物種。其中一種名為「卵形葉海蛞蝓」(Phyllidia ovata),過去曾多次在台灣海域被潛水攝影師拍下,如今終於被科學界確認為新品種。

研究團隊由來自德國、印尼與英國威爾斯的五位女性科學家組成,並在這次研究中,同時命名了另一種體型僅16毫米、以紀念對印尼生物多樣性合作有重大貢獻的已故研究員卡里吉斯(Fontje Kaligis)博士而命名的「馮傑葉海蛞蝓」(Phyllidia fontjei)。
此次發現的關鍵,在於「公民科學家」的無私貢獻。若無全球潛水員與攝影愛好者,長年在iNaturalist、NudiPixel、Facebook等平台分享影像與數據,研究人員將難以辨認這些物種的獨特性與實際分布範圍。
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海洋分類學者尤諾博士(Dr. Nathalie Yonow)指出,這些平台在過去20多年來,已成為分類研究的寶貴資源。從潛水鏡頭到國際期刊,許多業餘觀察者正逐漸成為推動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推手。
這兩項新物種的確認,不僅為海蛞蝓家族增添了新成員,更對於理解印太這一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的生態複雜性,提供了關鍵的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