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公主劉細君是出塞和親的先驅,比王昭君早72年。(圖:shutterstock/達志)
和親在古代一直是維持外交的手段之一,透過讓皇室公主遠嫁他國,換取邊陲地帶的和平,而不用費一兵一卒。歷史上最知名的莫過於「昭君出塞」,殊不知第一位記入史冊的人並不是王昭君,而是漢朝公主劉細君,比王昭君早72年,還是一位真正的皇族公主。
根據《搜狐網》報導,劉細君是漢武帝劉徹的侄孫女,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又稱「江都公主」,後來因為父親謀反失敗,淪為罪臣之女。當時烏孫國兵力強悍,在西域各國地位顯赫,漢武帝為了拉攏烏孫國,將16歲的劉細君下嫁年事已高的烏孫王昆莫「獵驕靡」。
劉細君到達烏孫後,獵驕靡封她為右夫人,隨從工匠為她建造宮室,漢朝每隔一年也會派使者探視。不久匈奴也派宗室女和親烏孫,企圖瓦解「漢烏聯盟」,好在聰慧的劉細君巧妙化解了匈奴的陰謀,在烏孫贏得很好的聲望。
後來獵驕靡有感時日不多,臨終前按照烏孫國的習俗,安排自己的長孫「軍須靡」再娶劉細君,雖然劉細君千百個不願意,但是為了大局著想還是照辦,並為軍須靡誕下一女,取名少夫。不過劉細君最終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情抑鬱、思鄉心切,病逝烏孫。
劉細君死後,漢武帝又派遣楚王之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從而維持了漢烏兩國的長久安定。至於王昭君則是在劉細君和親烏孫72年後,才被賜婚給匈奴王呼韓邪單于,可以說劉細君是出塞和親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