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2.5億年之外的地方,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正在被黑洞不斷吞噬的恆星,這顆恆星最早是在2019年被發現的,每隔9個小時,它就會被黑洞「咬上一口」,一直到如今,它正在越變越小,想要逃走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是一顆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運行,正在被吞噬的白矮星,它被黑洞鎖定在自己周圍,在一個橢圓形的軌道上運行,公轉周期大約是9個小時,所以,每隔9小時,這顆白矮星上大量的氣體就會被黑洞「咬下來」,然後進入黑洞的吸積盤。
科學家們也是通過太空望遠鏡,發現每隔9個小時,這個距離地球2.5億年的超大質量黑洞,就會釋放出強烈的X射線,所以,最終才發現這顆倒黴的恆星。
當然,它並不會是宇宙中唯一的一顆倒黴恆星,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它周圍的一切,都會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它慢慢吞噬掉,任何一個黑洞都不例外,而作為目前已知黑洞類型中的「王者」——超大質量黑洞,它們處於每個大星系的中心地帶,更是對周圍的恆星「痛下殺手」。
這是一種黑洞的類型,研究認為,它們作為大星系的核心,誕生於宇宙早期,拿銀河系來說,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銀河系的誕生年齡,大約有130億歲左右,這也意味著,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年齡也是如此。
超大質量黑洞主宰著所在星系中的一切,但是,它們的形成過程卻是一個謎。有觀點認為,超大質量黑洞或許是其它類型的黑洞不斷相撞、融合的結果,但是,由於它們實在是太巨大了,而且合併的過程也很漫長,所以,科學家們目前還是偏向於它們是自主形成的,只不過不知道究竟是誰創造了它。
此外,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還提出過另一種黑洞類型:巨大黑洞,認為在大星系和大星系之間的空間中,事實上就是由巨大黑洞連接的,如果日後有機會證實這個猜想,那麼,超大質量黑洞的演化之謎,或許也有機會揭曉答案。
既然是一顆正在不斷被黑洞吞噬的白矮星,意味著它的前身——一顆中小質量的恆星,事實上已經在黑洞周圍徘徊很久了,那麼,它又是如何被黑洞所選中的呢?
通過建模分析,研究者們為我們揭曉了答案:這顆白矮星在主序星階段的時候,並沒有開始被黑洞吞噬,一直到它進入生命的尾聲,開始變成一顆紅巨星,這個時候,伴隨著它的不斷膨脹,和超大質量黑洞的距離也就被拉近了。
所以,在引力的作用下,黑洞也就開始對它進行吞噬了。而且因為黑洞的作用,這顆紅巨星也加速變成了白矮星,日後甚至可能會變成一顆氣態行星大小,最終一直到徹底被黑洞吞噬掉。
有趣的是,這顆白矮星事實上也是想要逃離的,但是,它卻越是掙扎,和黑洞之間的距離就越近。研究者認為,黑洞已經吞噬它2000年了,未來也將不斷吞噬,當然,這個過程也是非常漫長的,如果這顆白矮星想要徹底消失(被黑洞吃光),可能還需要幾十億年,甚至更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