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形成用了多久?最近一些科學家通過分析隕石中的鉬同位素髮現,創造太陽系只需「12小時」。
在觀測了與太陽系相似的年幼行星系統後人們發現,雲團的坍縮和恆星核聚變的開始大約需要100萬至200萬年。而最近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卻要快得多。太陽雲團的坍縮,以及太陽的形成只用了不足20萬年。如果用人的十月懷胎來比喻,那麼這一過程大約只持續了半天,也就是12小時。
太陽系最古老的固體物質是一種包含在隕石中的富鈣鋁顆粒,它們是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直接記錄者。這些毫米至厘米級顆粒物中的大部分是距今45.67億年前的一段時間內,在高溫環境中——很可能是在年輕的太陽附近形成的。而這段時間的長度大約是4萬至20萬年。顆粒形成之後便向外遷徙到了今天碳質球粒隕石及其母體所在的位置上。
而在對多個顆粒樣本中鉬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成分進行測量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特徵包含在所有類型的原行星盤物質中——無論這些物質是來自內太陽系,還是外太陽系。這表明這些富鈣鋁顆粒物的形成是和太陽從原恆星轉變為主序星,以及太陽系的吸積過程同時發生的。
研究人員相信,這些鈣鋁顆粒所記錄的,就是太陽系形成的整個過程,能夠反映太陽系用了多長時間完成物質吸積。而這一過程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這些顆粒本身形成所需的時間,也就是最多2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