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很多人都喜歡養動物,養狗、養貓、小白鼠、小豬仔、還有人養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養動物可以減少人的孤獨感,還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的快樂,對人類來說這些動物就是家中一員。有些珍稀動物法律規定不許捕殺不許私下豢養,為的就是保護稀有珍貴的物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明朝,從皇家到百姓都樂於養珍奇異獸,皇帝更是耗費巨資修建豢養動物的園林。明朝對動物的保護和豢養,更多的是根據皇帝的喜好來決定,服務於政治目的,鞏固國本。但也因此助長腐敗,使得明末財政空虛,無力豢養,珍奇異獸的豢養最後走向終結。
一、珍奇異獸的豢養始於周朝,明朝由於政治的需求,得以大力發展中國古代,從周朝開始有專職人員豢養奇珍異獸,這些動物往往有著不一樣的神話傳說。它們象徵祥瑞和帝王權威,同時供君主玩樂之用。秦統一天下後,就有了皇家御用園林,專門豢養奇珍異獸。明朝時期,外幫帶來大量朝貢,其中不乏珍稀名貴的稀有動物。明朝對這些稀有動物的需求量,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明朝對動物的豢養,有它自己的系統的豢養機制。這主要是因為明朝統制都,經常需要祥瑞動物鞏固國本。然明朝皇帝大多喜歡玩鷹犬,玩物喪志,荒廢政業,留下歷史罵名。宣德皇帝管理大明朝時有突出的貢獻,他喜歡有事沒事就鬥蟋蟀,“促織天子”的罵名蓋過了他對明朝的貢獻。宣德皇帝一天不玩蟋蟀,心裡十分惦念,犯蟋蟀癮。於是假公濟私,私自派官員去抓蟋蟀供自己玩樂。皇帝喜歡的,百姓會相繼跟風,一時間玩蟋蟀成為一股潮流,想要得到一隻好的蟋蟀,需要付出好多金錢。
揚州的蟋蟀是全國最好的蟋蟀,當地百姓有著蟋蟀上供朝庭的任務,百姓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用一隻馬換一隻蟋蟀。二、明朝珍奇異獸的豢養,幾百年的歷史中,皇帝對動物不同的喜好,進貢的流程,以及完善的豢養機制宣德皇帝還喜歡海青,一種鷹,海青本是一種極難抓捕的鳥類動物。曾經有使者進貢的海青,在半路就死了。宣德皇帝不但沒有怪罪,還安穩說:人可以說話,也可以吃藥,但仍然有治不好的病,更何況是動物。你們沒有必要太擔心。海青很難抓獲,能得到是萬幸。宣德皇帝對於獵豹的喜歡,容不得任何人勸戒。丙午年,宣德皇帝帶領百官去打獵豹,忠臣主諫言:身為人皇,萬不可以獵殺野獸。宣德皇帝聽聞爆怒:你叫我不要獵殺野獸,那就把你拿去喂野獸,要是沒死,就拉去斬首。此外武宗對獵豹的喜歡有過之而無不及,僅豢養的獵豹就有90只。“豹房公麟”就是他耗費24萬兩白銀修建的,只是為了可以每天跟他的豹兄呆在一起,一起吃喝玩樂。政務中心也轉到了豹房附近,“豹房”從此成了明朝腐敗的象徵。
明朝歷代皇帝皆喜歡珍奇異獸,在享受它們帶來的好處時,也傳承了祖輩們對珍奇異獸的喜歡。只是把公務帶到了豹房,並沒有懈怠政務。由於官員為討皇帝喜歡,跟風豢養珍奇異獸,需要大量錢財,私下開始斂財腐敗,來借給珍奇異獸的吃喝拉撒睡,還有人工管理費。朝廷官通過虛報民謊報,弄虛作假的行為,搜刮民脂民膏。沈德府尖銳批評: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豢養的動物太多,種類太多,導致百姓苦役增多,稅費繁重,百姓繳納的稅費無法核查,是否到了國庫,難免官官相護,中飽私囊。他的諫言觸犯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哪怕皇帝下詔減動物的數量,遭百官阻擾,說是先祖遺傳下來的規矩制度,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希望皇帝不要辜負老祖宗制定的規矩。嘉靖帝面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去以後不能再進貢。估計是大臣能撈到的油水太肥了,哪怕得罪皇上,也要維護這樣的利益 。
這些珍奇異獸,不僅能讓大臣撈到豐厚的油水。還能通過進獻祥瑞異獸,獲得加官進爵的機會。鄭王朱厚烷就是進獻了兩隻白色的喜鵲給皇帝,皇帝十分喜歡,龍顏大悅,於是得到重用和提拔。其它官員看到了,心裡面羨慕嫉妒恨,也開始效仿,到處蒐羅奇珍異獸討皇帝的開心。為浙直總督胡宗憲找來了兩隻白鹿,耗費巨資,運送到宮內,派道士專門看管,並且觀看天象,預測國運。正當時,胡正將軍擊退倭寇,大獲全勝,更是證明了白鹿能帶來祥瑞。這跟嘉靖皇帝,重視道教,凡是聽道士的話,有很大的關係。明朝對於進貢的珍奇異獸,有嚴格的流程,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貢的。珍奇異獸被帶到都城,首先會被安排到指定的地方,檢查消毒,以免不必要的疫情帶入園林內,影響其它動物的生命健康。檢查完畢沒有任何問題,上報禮部,禮部清點數量和品種,登記在冊,再上報內府,內府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安排具體的時間,在大殿之內向皇帝展示。展示結束之後,會有人將這些珍奇異獸帶回去好生照料。
四夷番王進貢珍奇異獸,也不是白白的進貢,朝廷有規定,進貢物品,同等價值的補償,有進貢就有賞賜。回饋的賞賜有:獅子、金錢豹、上好的馬匹,每樣東西都十分珍貴,價值不菲,由此可以看出,藩王進貢的珍奇異獸,也是世間難得。對於數量龐大的珍奇異獸,主要由內府負責飼養和管理。設有馬房、象房、駝房、牲口房、羊房、百獸房、豹房、獅子房、鷹房、狗房、貓兒房、天鵝房、蟲蟻房等等。負責人有主管人員,提督太監一名,飼養員若干名。他們負責每天給不同的動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喂養,確保他們生命健康。這些動物可半點都不能怠慢,尤其是皇帝喜歡的那些動物,他們可比飼養員的身份尊貴。因為它們很多都有官爵在身,享受相應的俸祿待遇。西苑的獅子,每天都要吃掉一頭羊,西苑的豹房,就一隻土豹子,圈地10頃來讓它單獨行動,還配備了240名勇士,這些勇士的俸祿開支,以及土地租金,都是政府巨大的開支。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使百姓休養生息,將上貢的動物全部放歸森林,減稅免役。到了朱棣當皇帝,慾望開始膨脹,想要萬民臣服,而進獻珍奇異獸,是政治上鄰國臣服的表現。
直到崇禎年間,殺老虎來賞賜有功的大臣,其它的都放生。明代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才開始走向了消亡。能讓持續百年的豢養政策終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明末,朝廷國庫空虛,沒有錢在豢養這些動物了,加上崇禎皇帝更喜歡詩詞書畫,不喜歡花裡胡哨的動物。三、明代豢養珍奇異獸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珍奇異獸的豢養不僅給明朝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樣有著消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就是,它間接的參與政治活動,祥瑞之獸的出現,可以鞏固皇權,預示國富民安,天下太平。珍奇異獸的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震懾著外邦不敢輕易入侵。一定程度上對稀有動物起到保護的作用,不至於種族滅亡,雖然政府發巨資請人照看他們,但是帶動了勞動就業,使得一部分人有經濟收入。消極的影響主要是勞民傷財,使得貪官無利可圖,腐敗滋生。尤其是皇帝對動物的寵愛,導致民間跟風效仿,導致某些動物價格極其貴,最禍害的,一條蛇,一隻蟋蟀都比人命更貴重。尤其是一些,沒有多大能力,靠著進獻動物來獲得提升的機會,敗壞朝綱動搖國本。
參考文獻《明太宗實錄》《萬曆野獲編》《明代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