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提及物種大滅絕,在大家的印象當中,肯定是一顆巨大無比的小行星像一團火一樣從天而降,砸在地面上,如同千萬個原子彈爆炸,騰空而起形成巨大的蘑菇雲,所形成的衝擊波快速擴散出去,掀起了濃厚的灰塵遮天蔽日。恐龍們四散而逃,整個星球如地獄一般,從此地球霸主恐龍就此滅絕。
其實物種大滅絕,不需要小行星的撞擊依然可以完成,我們地球現在正處在物種大滅絕的階段,雖然整個過程需要幾百萬年,但是如果和地球45億年相比,也就是一瞬間。考古學生物家對地球上的物種做了一個大致的估算,大約有40億種的物種曾經生活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但是很不幸,其中99%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那麼這個證據從何而來的呢?化石。
化石是記錄生物歷史最可靠的證據,因為生物最後能留下的只有那些堅硬的外殼。可是那些軟體動物是沒有堅硬外殼的,而且它們還佔據物種的絕大多數,比如微生物,它們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化石痕跡,所以40億種生物這個數字,只是科學家參照現在生物物種,做出的預估。不過化石從側面提供一個數據,那就是能夠反映生物演變的規律。生物學家們發現,地球大概經歷了5次的大滅絕,在一兩百萬年時間裡,突然大面積的減少。分別是4.4億年前滅絕了86%物種;3.6億年前滅絕了75%物種;2.5億年前滅絕了96%物種;2億年前滅絕了80%的物種;6500萬年前滅絕了76%的物種。
當然我們最熟悉的是6500萬年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這次由小行星撞擊引起的生物大滅絕導致恐龍的消失。和上一次物種大滅絕不同,科學家們發現,現在每過500年,就會有80種哺乳動物會滅絕,這個數量是不是很少呢?可是在過去6500萬年的歷史當中,每1000萬年才滅絕17個哺乳類物種,所以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正是物種加速滅絕的時代。三疊紀末期物種大滅絕,和地殼運動密切相關。2億年前地球大陸是一個完整的板塊,我們稱之為盤古大陸,之後這塊大陸逐漸開始分裂。這次大陸板塊的撕裂,導致地球大量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岩漿延綿幾十公里,導致二氧化碳的濃度迅速攀升,濃度是今天10倍。二氧化碳能產生溫室效應,溫度也要比現在高出8-10℃。
氧氣含量也降低到今天的70%左右,這段時間生物迅速滅絕,最先滅絕的是陸地生物,最後是海洋生物。三疊紀末期,海洋當中的PH值迅速低於7,隨著珊瑚礁的消亡,魚類也逐漸消失,海水當中只剩下微生物。3.6億年前生物大滅絕,和我們今天非常相似,沒有板塊大規模移動,海水當中PH值也沒有大的改變,但是在這次風平浪靜當中,在一兩百萬年的歷史當中,導致75%的物種大滅絕。科學家們把這次危機稱為,生物多樣性危機。
生物多樣性是如何產生的呢?需要各物種間的相互隔離,比如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或者歐亞大陸與澳洲大陸。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美洲是沒有馬匹,也沒有水稻和小麥的,當然歐亞大陸也沒有玉米與土豆,像澳洲所獨有的袋鼠一類的動物,只有相對隔絕的物理環境下,才會進化而成。但是在3.6億年前,由於海平面上漲,導致整個星球只有盤古大陸這一片大陸,所有的生命都在這一片大陸上競爭,導致只有少數的幾個強者才能在競爭當中勝出。這些強者遷徙到哪兒,哪兒就是戰場。
海百合動物化石
從遺留下的化石來看,不僅僅陸地出現物種大滅絕,在海洋也出現類似的情況。整個海洋幾乎被一種叫海百合的動物所佔領,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化石幾乎都是這種動物,幾乎看不到任何的魚類。也就是說在地球3.6億年前,在100萬年的時間裡,陸地和海洋都被幾個少數的物種所霸佔,所以導致75%的物種全部消失。
所以我們現在的地球,不必經歷小行星撞擊。隨著科技的發展,五大洲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各大洲之間的物種越來越趨近於相同。隨著超大型遠洋貨輪的出現,各州之間運輸成本越來越低,聯繫也越來越密切,因此陸地生物的多樣性將逐漸消失。我們現在正在重複3.6億年前的老路,因為地球形成了一個整體,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也進一步加速物種的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