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請客吃飯,戰爭讓人吃不上飯。順利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後,德國人可能對戰爭,懷有浪漫的想法。儘管,此時的社會中堅,都是經歷了一戰且在戰後的通貨膨脹中,受盡苦難的,但這些一次,似乎不同。他們發現,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喪失了整整一代男人之後,害怕了。
(戰時倫敦老照片)
他們寧願犧牲小國的利益,也不願——甚至是不敢——跟德國硬碰硬。既然蘇台德已輕鬆入手,那麼,武力侵略波蘭,英法等國坐壁上觀的可能性,也有很大。歷史,總是在重複。既然可以犧牲捷克,為何不能犧牲波蘭呢?直到戰爭打響之後,他們才發現,自己可能錯了。英國法國相繼向德國宣戰,英聯邦的主要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很快跟母國立於同一戰線。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開始的第一天,也即1939年9月1日,德國就已實行了食物配給,這一天,是全國吃魚日。以後每週星期二和星期五,都要減少雞、肉的供應。不獨小百姓如此,哪怕達官貴人們光顧的大酒店,也開始減少菜品的供應的,一副貧富同等的樣子。當然,這是騙人的。
(德國大佬們)
貴人們少吃點,是減肥;窮人少吃點,那就要命咯!到了9月7日,一切更加吃緊了。紐約時報記者從柏林發回美國的報導顯示:很多行業因不符合戰爭需要,而被關閉了。工人們被重新分配到需要他們的地方。同樣的事情,現在的工資,比以前降低了不少。有些人被徵調之後,工作的地方離家裡很遠,不得不在外租房子。儘管帝國勞工組織將發放每週19馬克的津貼,但無異於杯水車薪。工資降低,但稅收卻高了很多。據“戰時經濟”法令,個人收入,不管你是上班還是下班幫人修鞋還是當舞女,都要徵收50%的稅款。一邊降一邊升,你找誰說理去?好了,這下好了,戰爭才開始,就要過緊日子了。記者還發現,柏林人已被剝奪了哪怕一丁點的奢侈品。其程度之重,是納粹掌政以來所僅見。雪茄沒得賣了;一般的菸草也沒得賣了;啤酒比以前,稀釋了五分之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德意志復興的必由之路?希特勒是這樣講的,德國人也是這樣相信的。
(戰爭中的百姓)
但這有個前提啊,那就是,最後的勝利,屬於他們……否則,如果失敗了,這一切,不就白受了嗎?當然,那時的德國人,是不能這樣想的。哪怕,一戰的教訓,就擺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