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蘇聯成功向太空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從此,人類揭開了近距離探索太空的序幕,各國之間的科技競爭也打響了,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往太空輸送超過4000次的衛星。科技進步的同時,地球的低軌道地帶,也成了人造衛星殘片的“垃圾場”,而這些碎片,也會引起各種問題。
這些碎片會影響人類看星星嗎?由於故障或碰撞,人造衛星會發生破損或解體,產生的碎片會飄在太空中,大小從幾微米到幾米都有。其中有一大半會進入大氣層,然後燃燒殆盡,但如今太空中還有超過4500噸的碎片,圍繞著地球,如同一條“腰帶”。英國的思克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就1957年到2015年之間,地球這條“腰帶”上增加的垃圾製作了一個再現的動畫。
1957年
雖然這個動畫裡呈現的是10釐米以上的碎片,但在這個條件下仍然超過了2萬個,10釐米以下的碎片則是數以百萬計的。其實有不少天文學家都對日益增長的太空垃圾表示過擔憂。這些碎片的表面會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這些光的亮度比遙遠星河的微弱的恆星亮度相比要強得多,所以會影響科學家對宇宙的觀察。
1999年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工程師經過反覆試驗把人造衛星的表面弄成黑色的,以此來壓制光的反射,但對於這些多得數不清的碎片,卻無能為力。艙外宇航員的生命受到威脅太空垃圾的問題不僅僅只有上述一個方面,這些碎片對於需要出太空艙執行任務的宇航員來說,也是一大威脅。
2015年
這些碎片並不是像泡沫飄在大海上一樣漂在太空中,它們以每秒3到1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移動。如果哪位宇航員在艙外執行任務時運氣不好迎面碰到在太空中“晃蕩”的碎片,輕則被帶到太空中成為真正“探索宇宙”的一個塵埃,重則當場一命嗚呼,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無力回天的。此外,這些碎片對於宇宙飛船和工作中的人造衛星也是一種威脅,即使是輕微的碰撞,也會成為機器故障的原因。
如今,不只是地球上有人類製造的垃圾問題,這個問題也被帶到太空中,人類是問題製造者,也是問題解決者,最終何去何從,還是要看科技如何發展。不過,在2019年,歐洲航天局已經表示,會發明一種“ClearSpace-1”的機器,它們可以在太空中捕獲垃圾碎片,最後帶著它們進入大氣層,一起“灰飛煙滅”,目前這個計畫預計在2025年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