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這種鳥兒不會飛,摔下樹會死,為求交配雄鳥賣命鳴叫三四個月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鳥類,它們都各有特色,各有長項以立足於變化萬千的自然界,據記載,1400多種鳥類在我國有分佈,科學家把它們分成了六大類群:遊禽、涉禽、攀禽、陸禽、猛禽、鳴禽。而絕大部分的鳥兒都能飛行,即使有些不擅長飛行,但至少能夠飛,不能飛行是絕對少數,而今天小編要聊的就是一種完全不會飛行的鳥類—— 鴞鸚鵡。

鸚鵡中唯一不會飛行的一種,卻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一般來說,鸚鵡是鳥類中比較聰明的一種生物,家養的鸚鵡跟主人時間長了,總是能“學舌”幾句,這在動物界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就連最聰明的動物靈長類都沒能get這一技能。這樣說來,鴞鸚鵡算是鸚鵡中比較笨拙的一類了,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飛行技能已經完全退化了。

鴞鸚鵡是新西蘭的獨有品種,主要分佈在新西蘭南部、斯圖爾特等地區,當地人稱之為“kakapo”,“kaka”是毛利語“鸚鵡”的意思,而“po”是“夜”的意思,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它們就是典型的“夜貓子”,喜歡在晚上活動。身體長度在60釐米左右,體重在1-4千克之間,按體重算,它們算是比較大型的鳥類了,這麼大型的鸚鵡也是比較少見的,而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很短,而且翅膀上沒有了鳥類特有的用來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因此喪失了飛行的能力,如果一旦從樹上掉下來的話,只能活活摔死了。從面相上看,它們幾乎神似貓頭鷹,那張臉盤子,簡直和貓頭鷹如出一轍,全身都是黃綠色的毛,中間夾雜著白色的斑點,這身羽毛,能給它們在綠植中很好的掩護。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作為鴞形目,它們的面盤羽毛排列比較獨特,而且有一個獨特的感受器——羽須:能感受地面情況並引導前行,喙為灰色,比較大,小短腿,大腳丫,這些特性都成就了它們特立獨行的一面,與其他鳥類有明顯的區別。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各類植物、種子及花粉等,且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它們成為了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它們通過競技求偶,順眼就交配,交配完成就撤退,相遇只是為了繁衍後代鴞鸚鵡是所有鸚鵡中會利用求偶場交配製度來求偶的唯一品種,不得不說,這種求偶方式相當有意思,在繁殖的季節,雄性鴞鸚鵡會自發的聚集在某個地方,這個地方離它們的日常居住地比較遠,一般有7公里之遠。有點類似於競技場,一般會選擇在山頂空曠之處,每個鸚鵡有自己的一個小範圍,相隔50米左右,每個坑都是由雄性用爪子刨出來的,呈圓形,直徑可達10米,坑與坑之間還會用爪子刨出來一條明顯的小道,以便雌性指引方向。

在這裡,雄性會盡情張開翅膀,賣力表揚舞蹈,唱歌,它們會讓自己胸前的氣囊充滿氣,以此發生嘹喨的鳴叫聲音,充氣一次可以鳴叫20次,再吸氣鳴叫,如此反覆,這種聲音可以傳播到1公里以外,如果風大,甚至可以傳播到5公里之外,雌性聽到聲音就會尋聲而來。為了獲得交配權,雄性是相當賣力,挖坑築巢不說,它們每天鳴叫的時間長達8小時,鳴叫上千次,而這一過程要長達三四個月,那是相當費體力的,這過程,它們的體重直接會減半。

雄性之間還經常會發生搏鬥,以博得雌性鴞鸚鵡的注意,表現出眾的會贏得雌鸚鵡的青睞,從而獲得與之交配的權利,而這個坑就是它們甜蜜交配的地方了,交配完以後的雌性鸚鵡就會直接離開,生兒育兒的任務都是自己獨自承擔,而雄性則有可能和另一隻雌性繼續交配,這也是它們為什麼要長達三四個月鳴叫的原因了。它們種群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雄性只需要papapa,然後“甩甩羽毛走了”。

結語鴞鸚鵡特殊的交配方式,讓它們繁衍後代的同時,也會給它們帶來致命的危險,尋聲而來的可能不止是雌性,而且還有天敵,讓它們完全暴露在天敵面前,這個時候,一旦出現獵食者,哪怕是一個,對它們的打擊也是相當致命的,因此通常會有很多鴞鸚鵡在交配季節喪命。加上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影響,目前,鴞鸚鵡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據統計,到2012年,鴞鸚鵡的數量僅126個,其中還有78個為圈養的,野外的數量少之又少。新西蘭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來保護它們,可喜的是,自1891年開始實施的鴞鸚鵡復育計畫獲得了部分成效,不過道路依然漫長。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