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疫情下的海洋:非法捕撈更盛、缺氧死區持續擴大
2020年06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ENS 環境資訊中心外電;姜唯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ENS編按:武漢肺炎讓全球經濟大停擺,全球海洋卻無法趁此歇一口氣。無法正常執勤的觀察員、巡邏員,導致非法捕撈頻傳,也使得相關調查推遲甚至放棄;河流的汙染未因疫情而減少,持續排放到海洋導致藻類大增生。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定為「創意打造永續海洋」,希望能儘速減緩海洋問題的滋生與惡化。
2020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創意打造永續海洋」,但在輪到海洋健康被關注的這天,全世界卻因武漢肺炎分了心。
美國非營利組織「Oceana」執行長夏普萊斯(Andy Sharpless)這天在他的部落格指出,海洋和捕撈活動嚴重受到武漢肺炎影響,根據Oceana合作成立的全球漁業觀察組織(Global Fishing Watch, GFW),截至4月為止,全球商業捕撈活動下降了6.5%,歐盟等捕撈大國每週捕撈活動急劇減少50%以上。 疫情使得全球商業捕撈活動下降。圖片來源:C Watts(CC BY 2.0) 商業捕撈因疫情大幅下降 非法捕撈仍蓬勃發展
GFW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均評估了武漢肺炎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影響,並發現小型漁民可能是漁業界受創最重的族群。夏普萊斯說,由於世界各地的魚市場關閉,小型和手工捕魚者的漁獲無處可售。
儘管如此,全球每年數十億美元的非法捕魚卻仍在進行中,甚至在大流行期間蓬勃發展。
FAO表示,在漁業社區中擔任監控角色的受訪者中,有87%的人認為武漢肺炎不利打擊非法、未報告和未管制(IUU)漁業活動。
現在,武漢肺炎導致缺少執法和觀察員,非法捕撈活動正在增加中,尤其是在菲律賓,封城減少了巡邏活動,衛星資料顯示從事IUU的漁民進入禁漁區捕魚。 美國海岸警衛隊執法分隊登上一艘涉嫌非法作業的漁船。圖片來源:U.S. Naval Forces Europe-Africa : U.S. 6th Fleet (CC BY-ND 2.0) 以躲避海浪之名 行非法捕撈之實
菲律賓Oceana成立了一個叫做「卡拉加丹巡邏隊(Karagatan Patrol)」的組織,讓公民與執法部門合作舉報市政水域的非法捕魚活動,並透過可見紅外線成像輻射計系統VIIRS追蹤船隻。該系統以衛星資料為基礎,可偵測商用漁船使用的高亮度集魚燈。
5月時,卡拉加丹巡邏隊觀察到,市政水域內非法航行的船隻一週間增加了154%。
Oceana副總裁、菲律賓辦事處負責人拉莫斯(Gloria Estenzo Ramos)表示:「商業捕魚者被抓到進入市政水域時,會以躲避海浪為藉口。實際上它們是在重要海洋棲地和海灣捕魚,這會破壞幼魚的產卵場。但是,今年武漢肺炎帶來空前的挑戰,需要適應、建立有彈性的系統,以及國際合作。 被迫延遲放棄的調查評估 恐影響未來決策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全球十大漁業中有六個位於亞洲,分別是中國、印尼、印度、日本、越南和菲律賓,亞太地區有3,400萬人從事商業捕撈。
亞洲開發銀行2019年的健康海洋計畫中指出,亞洲海洋生態系統「已被推向崩潰的邊緣。半數珊瑚礁消失了,魚類族群和海洋物種正在減少,海洋變得越來越熱,酸性越來越強,海平面不斷上升。如果魚類族群繼續惡化下去,依靠漁業謀生的數百萬人口可能面臨災難性後果。」
武漢肺炎讓世界各地的研究、評估和觀察報告被迫延遲或直接放棄。
在阿拉斯加,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已正式取消本季幾乎所有魚類調查。資料缺失影響魚類豐度估計、族群評估和配額。根據不完整資料做出的漁業管理決策效果不佳,並且可能影響未來幾年的海洋豐度。 窒息的沿岸生態 墨西哥灣「死區」耗盡海中氧氣
NOAA科學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河流流量和養分資料預測,今年夏天,墨西哥灣的低氧區域或致死的無氧「死區」預測將為6,700平方英里(約1,735公頃),大於長期平均面積5,387平方英里(約1,395公頃),但低於2017年創下的8,776平方英里(2,272公頃)記錄。
每年夏季出現的墨西哥灣死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人類活動產生過量養分汙染造成的。多餘的營養物進入海灣,會刺激藻類過度增生,當藻類死亡並分解並沈入海底時就耗盡海中氧氣。
在海灣底部附近產生的低氧區域使許多海洋生物無法生存。魚、蝦和螃蟹可以離開該區域,但無法移動的動物會因低氧而受到壓力或死亡。
NOAA國家海洋局代理主任勒博夫(Nicole LeBoeuf)表示:「死區不僅傷害海洋生物,也損害商業和休閒漁業以及賴以為生的社區。每年死區造成大範圍海域無法供物種生存,對該區生物資源和沿海經濟造成壓力。」 公海海洋保護區MPA 聯合國排定今年完成談判
不僅沿海地區受海洋變化的影響,公海也難以倖免。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成員桑多瓦爾(Luis Javier Sandoval)指出:「廣大的公海距海岸線200海里(約1,111公里),佔海洋的近2/3。這些水域不像近海生態系統那麼受到矚目,但它們必須被注意。公海充滿了生命,支持重要而獨特的生態系統。但是現在,所有公海生態受到人類活動和氣候變遷的日益嚴重的威脅,包括海洋暖化和酸化。」
「越來越多科學機構同意,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是保護和復育海洋健康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但是在當前的海洋管理體系下,大部分公海無法建立全面的MPA。」
一項關於公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公海MPA的聯合國條約將有機會解決這個問題。針對這項條約的聯合國談判排定於今年完成。
隨著海洋變得越來越酸,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食物鏈受威脅,塑膠汙染無處不在,聯合國將「創意打造永續海洋」選為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
了解海洋是保護魚類資源和發現新產品、新藥物的基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2021-2030)即將到來,提供動力和共同的行動基礎。他呼籲各國政府和相關各界致力於創新和科學,以保護世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