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科學家發現,鯊魚不僅是頂尖的海洋掠食者,也是會趨吉避凶的聰明討海人。為了避免後花園的漁獲枯竭,抑或是不被其他更兇猛、更大型的鯊魚攻擊,不同種的鯊魚,會在不同時段出來覓食。
澳洲梅鐸大學(Murdoch University)科學家透過在 172 隻、6 種不同的鯊魚上裝置追蹤設備,意外發現牠們之間的小默契。
團隊在墨西哥灣海域自由放養的鼬鯊(虎鯊)、黑邊鰭真鯊、公牛鯊、鉛灰真鯊、雙髻鯊、路易氏雙髻鯊等 6 種鯊魚身上裝置測量加速度的加速規(accelerometer),方便追蹤他們的動向,最後發現在該海域中,明明沒有限制鯊魚的動線與活動,不同種的鯊魚卻出現「輪流覓食」的行為,24 小時內輪換高峰覓食時間,被稱為「日週性時間分配 diel temporal partitioning」。
研究發現,公牛鯊清晨時最為活躍、鼬鯊最常出現在中午,鉛灰真鯊的活動時間則在下午;黑邊鰭真鯊主要在晚上活動,雙髻鯊、路易氏雙髻鯊則是在午夜時段出沒,其中雙髻鯊、路易氏雙髻鯊是唯二活動時間滿多重疊的鯊魚。
當不同生物或是同種族群生活在同一棲地、利用相同的資源,這時候資源劃分就非常重要了。為了減少競爭,會想盡辦法有效分割共同資源,讓大家都能活下來,不然較弱的競爭者可能會出現區域性滅絕、或是演化出新的能力,分割方式則有食物、空間、或時間分割幾種。
梅鐸大學永續水域生態系統中心哲學博士 Karissa Lear 表示,就我們所知,這是海洋掠食者族群(同功群)中,第一個分時分流獵捕的例子。科學團隊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狩獵方式,主要還是為了分配資源、和平共處,甚至達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博士生 Adrian Gleiss 表示,時間劃分不僅能減少食物競爭,也能避免反被其他更大型的掠食者攻擊。「事實上,時間劃分也可能也跟等級制度(Hierarchy)有關」,因此那些怎麼優勢不怎麼顯著的鯊魚,會在較不理想的時間出來覓食,這樣才能躲開較大的鯊魚。
其中對人類來說,公牛鯊與大白鯊、鼬鯊及遠洋白鰭鯊也被認為是四種最危險的鯊魚。
團隊認為,頂級掠食者的分時捕獵方式,也有助維持其他海洋物種的平衡,好比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s),這群上位者制定的規則維持健康與平衡的生態系統,科學團隊進一步指出,希望研究能讓人類更了解這些頂級掠食者共享資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