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人類是如何從非洲走遍全世界的,智人是如何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

今天,關於人類進化和全球分佈有兩種主要的理論。一種是“多地區起源”假說,另一種是“走出非洲”假說。現在,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從非洲出來,那麼世界上的人類進化和遷徙,特別是現代人是如何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呢?

薩卡克古人的復活

根據“走出非洲”的理論,現代智人最早是在非洲進化和發展起來的,大約8-6萬年前離開非洲來到亞洲。然後,45000年前或更早的時候,他們遷徙到了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再過5000年,現代人才進入了歐洲和亞洲。最後,大約15000年前,現代智人從亞洲出發到北美,再從那裡出發到南美。從那時起,除了南極洲,所有大陸都發現並居住著人類。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無論人類從非洲向各大洲遷徙的具體過程如何,從最近人類從亞洲向美洲的遷徙來看,都有許多謎團。例如,人類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的次數有多少,最早的時間是否在15000年前,遷徙前後民族或民族融合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
由中國遺傳大學深圳分校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共同成立的中丹基因組學聯合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答案。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對一位名叫薩卡克的古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後發現,一批名叫薩卡克的古人獨立抵達北美,這也可以稱為薩卡克文化。這群人生活在格陵蘭島,在4750到2500年前,靠近地球北極。他們也是黃種人。不幸後來滅絕。
過去人們知道的是,今天美洲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不喜歡人們叫他們愛斯基摩人,因為這是來自他們敵人阿貢昆部落的語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紐特人是他們的自我認同的稱呼!

“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的研究人員根據薩卡克古人基因組成分分析得出一個重要結論,薩卡克古人在親緣上與西伯利亞東部的三類北極人,恩加納桑人(Nganasans)、科里亞克人(Koryaks)和楚克其人(Chukchis)的血緣更為接近,這三類人被稱為舊世界(西伯利亞)的北極人群。而薩卡克古人的親緣與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較遠,後兩者稱為北美洲新世界(格陵蘭、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南北美洲)的人群,也包括美洲土著Amerinds人,說納得內語的印第安人等。


科里亞克人和楚克其人(來自俄語,意為馴鹿放牧人)居住於西伯利亞最東面的楚柯加和北堪察加,他們在陸上和海裡捕獵食物,同時也放牧馴鹿。恩加納桑人則居住在西伯利亞北部的泰米爾半島,離白令海峽約2000千米,是居住在最北面的舊世界人口,他們也以陸地狩獵和海洋捕獵為生。
從亞洲到北美的三次遷徙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薩卡克古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格陵蘭島、加拿大北部和利亞西北部北部的一群人。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獨立於美洲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祖先移居到北美。與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並非同一類人,他們各走各的路。
研究人員在分析了人類群體的遺傳結構後,將人薩卡克古人與世界上一些現代印度、因紐特人、西伯利亞人、歐洲人和其他人類物種結合起來,做出了上述推斷。
基因檢測發現,事實上,薩卡克人比因紐特人更早生活在北極地區,可能是薩卡克文化影響了因紐特人的文化或兩者有關聯,但在過去,傳統觀點認為薩卡克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因紐特人文化。今天,人類學中有一個普遍的假設,即人類從亞洲到北美的遷徙不僅是一次,而且至少是三次。離開非洲後,人類終於到達了美洲,從北美洲到南美洲。人類最早通過西伯利亞到達北美的時間是在一萬年前的某個時候,第一次大遷徙是通過白令海峽的白令大陸橋(由冰川形成)到達北美。這些移民成為今天大多數北美洲和南美洲人的祖先。

之後,又發生了一次大遷徙,那是講納丁語的西北美洲人的祖先進行的,主要是在6000-8000年的時間裡,乘船在邊境的海岸線上進行的。今天,西北美洲人主要講納德語,包括納瓦霍語和阿帕奇語。因此,納丁語成為西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個語系。
然而,語言證據表明,可能有第三次從亞洲西伯利亞到美洲新大陸(格陵蘭島、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南北美洲)的遷徙。薩卡克的基因組提供了遺傳證據。因為阪的DNA比美洲土著更接近西伯利亞。
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丹麥研究小組由哥本哈根大學進化生物學家伊克威爾斯列夫(isk willerslev)。他認為,大約5500年前,薩卡克人從西伯利亞乘獨木舟(現在北極居民仍使用獨木舟)穿過白令海峽遷徙到格陵蘭島,或者在冬季結冰後穿過白令海峽。因為白令大陸橋當時不存在。

但是,也有矛盾。人類學家認為有一點五人類從西伯利亞到北美的遷徙是一萬年前最早的,而中國和丹麥基因組聯合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5500年前薩卡克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格陵蘭島,可能是人類最早從亞洲遷徙到美洲。為此,中國研究人員解釋說,對阪中人和美洲原住民的遷徙時間沒有橫向比較,不同的研究人員會有不同的研究和分析結論。當然,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薩卡克人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一樣滅絕了。因此,如果今天沒有對它們進行排序,人們會認為美洲原住民只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薩卡克古人的來源

1986年,丹麥的一個考古隊在格陵蘭的一個叫做魁北克塔蘇克的永久凍土中發現了幾簇古代人類的毛髮。從那時起,這些頭髮就在哥本哈根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地下室展出。2018年,威勒斯列夫意識到這些毛髮的重要性,決定從中提取DNA。2019年,willerslev與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合作,希望對從這些毛髮中提取的DNA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進化、疾病和健康的秘密。

這些頭髮有四份。“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選擇了其中一根面積約15×10釐米的最大發綹,提取出DNA。中國和丹麥的研究人員已經對提取的基因組(佔整個基因組的79%)進行了20多次測序,從而獲得了第一個遠古人類個體的全基因組。90%-95%的測序任務由中國BGI完成,其餘由丹麥和其他研究人員完成。
基因組中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決定並反映每個個體的外觀和生理特徵。核苷酸是RNA和DNA的基本單位,由嘌呤鹼或嘧啶鹼、核糖或脫氧核糖和磷酸組成。其中,每個人DNA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差異形成了不同於其他人的基因組序列。從許多不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我們可以確定一個人的外觀特徵,如膚色,眼睛顏色,疾病和壽命。
在基因組中檢測到220萬個SNPs和353151個高可靠性的SNPs,其中6.8%以前沒有被發現過。另外,薩卡克古人的DNA汙染不超過0.8%,說明SNP是真的。最後,我們對薩卡克古人的表型特徵進行分類,並加入血型分析等檢測方法,今天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活著的薩卡克古人。
薩卡克人的相貌和生活

結果表明,薩卡克古人的血型為A型,是從西伯利亞東海岸到中國中部人群中最常見的血型。第二,薩卡克古人有一對棕色眼睛,因為他們的基因組中有四個單核苷酸多態性結合位點,這與亞洲人的棕色眼睛密切相關。
薩卡克古人是皮膚黃色的,沒有淺色的歐洲皮膚和濃密的黑色頭髮。這些特徵是由他在2號、5號、15號和X號染色體上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決定的(每個人有23對染色體並編號,包括22對常染色體,加上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然而,這些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表明他可能是禿頂。這也讓研究人員懷疑他他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決定頭髮特徵的基因也表明,薩卡克古人和普通亞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一樣,有鏟狀的門牙。阪中16號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也顯示,他的耳垢是乾的,這在亞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中很常見。但這也表明他的耳朵更容易受到感染。濕的耳垢佔了其他人的大多數,但由於它能防止微生物入侵,所以它比干的耳垢感染更少。
此外,從決定新陳代謝的12個單核苷酸多態性和體重指數來看,薩卡克古人已經適應了當地惡劣的環境和氣候。對薩克古人頭髮的同位素分析發現,他們依賴高營養的海洋食物。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可以描繪四五千年前格陵蘭島薩卡克古人的生活。他們住在小帳篷裡。儘管當時北極地區生活著馴鹿、狐狸等陸生動物,但阪中大部分人靠獵殺海豹、各種海魚和海鳥為生。從今天的觀點來看,薩卡克古人能夠生活在北極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這是一個奇蹟。
待解的謎團

“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研究人員對薩克古基因組的測序,為人類走出非洲,最終從亞洲走向美洲提供了新的解釋,但也留下了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例如,薩卡克古人是怎麼滅絕的?如果薩克人大約5500年前從舊大陸(西伯利亞)遷移到新大陸(格陵蘭島、阿拉斯加北部和加拿大北部),那麼,人類從亞洲遷移到美洲的最早時間是15000年前還是5500年前?薩卡克古人是和我們現在認為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同時或先後遷徙到北美的?薩卡克古人和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有什麼聯繫嗎?
此外,基因組測序和基因解釋只是分析人類進化的重要手段,而且由於基因位點的不同選擇,也可能存在錯誤,特別是在人類進化時期。因此,中國和丹麥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只是對美洲人類起源和進化的一種解讀,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補充和完善。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化石樣本來確認基因分析的結果。兩者的結合更有說服力。
迄今為止,中外研究人員已對8名現代人的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其中包括1名約魯巴非洲人、4名歐洲人、1名漢族人和2名韓國人。薩卡克古人基因組測序是對古代人類基因組的首次測序和解釋。威勒斯列夫說,未來有可能對古埃及人和南美木乃伊的個別基因組進行測序。通過對現代和古代基因組的比較,可以獲得更多的人類遺傳信息,進一步完成人類進化的謎題。
但是,除了“走出非洲”的理論之外,我們也可以關注“多地區起源”的理論。雖然沒有太多的證據支持後者,但也有一些證據支持這一理論。
亞洲人在人類征服歐洲的過程中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類分佈的全球演化更可能是多區域起源,而不是古代非洲人類的唯一起源,並將其遷移和擴散到世界各地。
看來,未來“走出去非洲”理論與“多地區起源”理論將有更多的碰撞和對抗。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