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MGH團隊與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的同事以及其他幾個機構合作,找到了人體中數十個控制白天午睡傾向的基因區域,他們還使用初步證據來證明午睡習慣與心臟代謝的健康有關。哈桑·薩伊德·達什蒂博士是MGH基因組醫學中心的註冊營養師,他與哈佛醫學院(HMS)的醫科學生伊亞斯·達格拉斯共同撰寫了這份報告,他表示:「午睡在某種程度上是有爭議的」,接著博士指出,長期以來有午睡文化的國家(如西班牙)現在反而不鼓勵這種習慣,但美國的某些公司反而會鼓勵員工用午睡來提高工作生產力,博士說:「試圖解開午睡的生物基因運作是很重要的。」
此前,MGH Saxena實驗室的研究員與資深作者Richa Saxena博士和她的同事們使用了大量的基因和生活方式數據庫來深入探討午睡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已經鎖定了與睡眠時間、失眠以及早起或夜貓子傾向相關的基因。Saxena的團隊和文章作者之一的Marta Garaulet博士的穆爾西亞大學生理學系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其中包括成套DNA的快速掃描或是使用多樣化的基因組,而GWAS的目標是為了識別特定疾病或在特殊情況下相關的遺傳變異。
在這項研究中,MGH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使用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其中包含了452633人的基因訊息,而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回答他們在白天是否有午睡的習慣。
首先GWAS在人類基因組中鎖定了123個與白天午睡有關的基因區域,這邊有一小部分的參與者佩戴著活動監測器,它能提供白天久坐行為的數據,而久坐行為就可能是午睡的指標,且這一客觀數據也表示,午睡的報告結果是準確的。
接著該研究的其他幾個特徵支持了其結果,例如,研究人員在對消費者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收集的541333人的基因組分析中獨立出了他們的發現,此外在GWAS識別的區域的大量基因已經被發現在睡眠中發揮作用。
最後在研究團隊深入研究數據之後,他們發現了至少三種促進午睡的基因潛在機制:
1. 睡眠傾向: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還需要更多的睡眠。
2. 睡眠中斷:白天的午睡可以彌補昨晚的睡眠質量差。
3. 早起:早起的人更有可能會有午睡的傾向。
達什蒂博士說:「這告訴我們,會在白天午睡絕對是一種生物驅動性,不僅僅是環境或自身行為所選擇的。」
此外,一些與午睡有關的基因變異已經與一種叫食慾素的神經肽所發出的信號有關,這種神經肽在清醒狀態起著重要作用,研究人員說:「眾所周知,神經肽與嗜睡症等罕見的睡眠障礙有關,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示,神經肽上的變化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