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很滑,這件事在每一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因為我們都在冬天的結冰的路面上溜過冰、摔過跤,因此冰的光滑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常識,像是一個不用論證的公理一樣。
如果你問一個人冰為什麼很滑?還很有可能會讓這個人覺得你問了一句廢話,其實不然,在科學上我們不僅要總結知識,而且要知道其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
接下來我們就聊下這個困擾人類數百年的問題。
在我們生活中兩個固體之間的摩擦係數一般都非常大,我們為了減小它們之間的摩擦,我們一般會將兩個固體接觸的表面打磨的非常光滑。
但這樣只會將摩擦係數減少到一定的程度,並不會給我們帶來異常絲滑的感覺,例如家裡的地板、玻璃表面可以說已將非常平整了,但摩擦依舊很大。
這說明兩個物體之間摩擦係數的大小,其表面的光滑程度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我們這是給地板上、瓷磚上、路面上、玻璃上灑一些水呢?甚至是一些油呢?
是不是很滑!尤其是冬天冰雪剛融化的時候,走在鋪有瓷磚的路面,很容易摔一跤。所以說液體是減少兩個固體之間摩擦係數的關鍵。
因為液體層與層之間很容易會發生滑動,也就是說液體的內摩擦係數非常小,如果把它們灑在固體光滑的表面,可以大大減小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潤滑油的作用。
那麼這跟冰有什麼關係呢?根據以上的知識,同樣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就固體冰本身而言它並不滑,滑的主要原因是它表面有一層看不見的水膜。
這一點在科學上已經被普遍接受,但是難點是,想解釋冰上為什麼會有一層水卻不那麼容易。
壓力融化說
最初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是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沒錯你是認識的那個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法拉第,因為之前的科學家都比較全能,看見啥都想研究。
1850年6月7日,法拉第在一次演講中做著這樣的實驗,將兩塊剛取出來的冰,按在一起,很快兩個冰塊就會粘連。
法拉第認為冰層表面覆蓋著一層液體薄膜,也就是即將結冰的水,即使在溫度遠低於冰點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當兩塊冰相互接觸的時候,它們中間的水就會重新凍結,充當了粘連劑。但當時詹姆斯·湯姆森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認為是兩塊冰在相互接觸的時候,因為壓力的升高導致了表面的冰融化,形成液態水膜。
並提出了冰點隨壓力升高而下降的線性關係表達式。他的弟弟威廉,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開爾文勛爵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說法。
這就導致了後來近100年人們通過壓力融化說來解釋為什麼冰很滑。
詹姆斯·湯姆森和他的弟弟並沒有把這個理論用來解釋冰為什麼很滑,而是在1886年工程師約翰·喬利根據他倆的理論提出:冰很滑,是因為壓力導致了冰表面的融化。
喬利還專門根據滑冰運動員做了一些計算,喬利指出滑冰運動員冰刀的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非常小,計算出的壓力能夠達到466個大氣壓,在這個壓力下,冰的熔點會降低到- 3.5℃。
因此滑冰運動員的冰刀會與地面形成一層水膜。這就是冰很滑的原因。
相信你看了這個解釋,會覺得很牽強,但就是這樣的解釋人們也相信了幾十年。你看,照他這麼說,低於- 3.5℃的情況下就無法滑冰了,北方的同學肯定不答應,-10、-30攝氏度照樣滑。
而且我們穿平底鞋、就算躺在冰面上,這樣壓強夠小了吧,依舊很滑。所以這樣的解釋漏洞很多。
不過壓力會導致冰的熔點降低這個理論是真的,但不能解釋冰很滑的原因,也不是冰表面水膜形成的原因。
摩擦加熱說
到了20世紀,也就是1939年弗蘭克·p·鮑登(Frank P. Bowden)和t·p·休斯(T. P. Hughes)提出,冰表面的水膜是因為摩擦生熱導致融化的結果。
為此它們還跑到了瑞士海拔3346米的冰洞中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得出了這樣的結果,同樣這樣的說法也站不住腳。
摩擦確實會產生一定的熱量,但這樣微小的熱量還是不足以融化溫度很低的冰,而且你在滑動的時候,在你前面的冰還沒有形成水膜,因此會有很大的阻力。
這也不足以解釋為什麼在冰上會具有非常長持續滑動的能力。其實這都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在一個斜面冰上,一開始我並沒有滑動,應該沒有生熱,冰應該不滑,但為什麼我依然站不住呢?
因此到了21世紀,科學家認為冰表面的液體層是冰本身富有的一種性質,也就是說冰本身就很滑,並不需要任何的壓力和摩擦來產生水膜。
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完全解決,為何不管多低的溫度,不管與物體有沒有接觸,冰的表面總是有一層液體。這是一個正在研究的問題,而且我們也通過各種手段看到了這層水膜。
滑是冰固有的性質
不過問題是,同樣是水膜,為什麼它在冰上會更滑呢?在地板、瓷磚上就沒有那麼滑呢?
這說明冰表面天然形成的水膜跟我們認為的水還是由很大的區別的,它因該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性質。
在2005年的《今日物理》評論文章中,Robert Rosenberg指出,冰表面的水分子並不是我們認為的液態水,只不過它們比整塊冰的水分子有更少的化學鍵,它們排列的更加鬆散,體積更大,表層的水分子能夠更好的自由振動,甚至是滑動。
這層自由的水分子就在冰層的表面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
2019年11月4日發表在《物理評論X》上一篇論文首次研究和測量了冰表面的這層“水膜”。解釋了這層水膜為何會使得冰如此之滑,因為我們知道水並不是很好的潤滑劑。
實驗團隊開發了一種裝備有音叉的設備,類似於用於音樂的音叉,可以非常精確地“聽到”在冰上滑行時的作用力。
儘管這個儀器只有幾釐米大,但它的靈敏度足以探測冰,並在納米尺度上分析摩擦的性質。
通過這個實驗,科學家第一次清楚地證明了這個薄膜的厚度只有幾百納米到一微米,或者說一根頭髮厚度的百分之一,比理論估計的要薄得多。
而且這層薄膜根本不是“簡單的水”,而是由像油一樣具有複雜粘彈性的水組成的。也就是說,冰表面並沒有完全轉化為液態水,而是一種冰水和碎冰混合狀態。
這個實驗就驗證了光滑本身就是冰的一種固有性質的猜想。但是冰表面為何會在納米級形成這樣的結構我們依舊不是很清楚。
所以冰為什麼很滑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答。自然就是這麼神奇,小小的生活現象,卻包含著大物理,甚至是一些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