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基本上由三種材料構成:塑料、玻璃和金屬,這三種材料的物理性質各有各的特點,用途非常廣泛。
其中以塑料最甚,因為它非常廉價、容易獲取和製造,而且它有可塑性強、耐腐蝕、強度高、重量輕等特性,因此塑料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被用來製作衣服、餐具等等。
塑料的大規模使用雖然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就是它的化學穩定性太好了,導致了它難以被大自然侵蝕、風化,因此就造成了長久性的、大範圍的白色汙染。
而我們人類現在也沒有辦法在不汙染環境的情況下處理這些塑料製品,只能通過掩埋的方式讓地球慢慢消化。但是地球在面對塑料的時候也會消化不了。
例如我們購物所使用的塑料袋,使用時長不過數十分鐘,但是大自然要花費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將它徹底地腐蝕。
喝飲料時使用的一次性飲料杯以及吸管,使用時長不過幾分鐘,大自然同樣要用數百年的時間為我們的行為買單。
還有我們的礦泉水瓶、飲料瓶,三分鐘喝光,但是大自然想消化這些外包裝同樣需要數百年。地球還真實辛苦!
根據統計全國每年生產的塑料製品超過了8000萬噸,這些塑料中只有一小部分會被回收繼續利用,製成次級產品。例如塑料瓶被回收以後會製成聚酯纖維的服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的確良。
大部分的塑料都會被掩埋,如果你有幸去一次你們當地城市的垃圾填埋場,那種觸目驚心的畫面,肯定會讓你頗有感觸。
不過塑料除了對地球造成長久的傷害以外,它還在不斷地反噬、傷害人類。
因為塑料會在自然界分解成很小的微粒,以及會脫落微小的纖維,這些納米微粒會被自然界的動物們吃掉,殘存在身體裡面,然後又被端上人類的飯桌。
尤其是海洋生物最甚,每年會有大約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現在海洋中的塑料估計已經達到了至少1.5億噸,這些塑料會隨著洋流被充分地帶到世界海洋的各處,然後分解成微粒,進入生物鏈。
海洋中的生物體內已經有了殘存的塑料微粒,這些最終都會進入人體。
還有我們平時穿的衣服(聚酯纖維),以及家裡使用的毛毯、毛衣,這些裡面都有聚酯纖維,這些東西脫落下來的纖維會被人吸入到身體裡面,最終也會進入人的身體。
以上並不只是猜測。因為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在人體的糞便中檢測到了塑料微粒。大小在50微米到500微米不等。
塑料進入人體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
這就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有了限塑令,鼓勵民眾消費的時候自帶菜籃子、布袋子,儘量少用塑料袋。少產生一些塑料垃圾。
而且我們也在儘可能地禁用一些不必要的塑料汙染(例如塑料吸管),當然禁用的同時,我們也在努力地尋找塑料的替代品。
未來塑料的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不然總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掩埋著塑料,塑料會侵佔所有的生存空間,以及土地。
除了塑料問題,最近科學家還發現我們認為的對環境沒有危害的玻璃瓶,其實它比塑料瓶對環境的危害還要大,而且是塑料瓶危害的4倍。
我們平時的飲料包裝無非四種: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以及紙盒。科學家對這些不同的包裝進行了評估,發現玻璃瓶其實危害最大。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它被使用丟棄後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而是玻璃瓶在生產的時候,由於它的生產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能源,這就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汙染。
所以說科學家是將能源的消耗和資源的開採考慮在內以後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因為生產玻璃的時候需要開採矽砂、純鹼和白雲石等材料,這就產生了與採礦相關的所有環境影響,採礦會導致土地退化、粉塵汙染、礦區範圍內河流的汙染。
而且採礦本身對人體的傷害也非常大,岩塵會使得人患上矽肺病,這是非常嚴重的職業病,比煤肺病的傷害更大。
而且在製造玻璃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這兩種氣體是當今對地球環境危害最大的氣體,所引來的溫室效應也是當今最棘手的環境問題。
我們知道溫室效應可以導致地球氣候發生變化,極地冰川、高山冰川退化,全球氣候異常,洪災、乾旱頻繁發生,海洋酸化,這些負面影響遠遠超過了塑料的危害。
而且你可以回顧下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5次生物消亡事件,至少有3次的大消亡跟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有關。
而我們人類正在經歷著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且現在地球物種消亡的速度已經達到了工業時代以前的100倍。
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現在正經歷著新一輪的物種大滅絕,也就是第六次滅絕,而且已經處在了中期,還為這次滅絕事件把名字都起好了叫全新世滅絕。
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導者正是人類,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造成的大氣汙染、陸地淡水資源的汙染、海洋的汙染、森林的破壞,動物們棲息地的喪失,以及人類本身對自然界其他動物的過度捕撈和消費。
而最終這些惡果都會降臨在人類的身上,物種的大量消失,生態系統的崩潰,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的失控,最終也會讓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生活。
所以科學家認為我們現在在認真對待塑料問題的同時,也要認真對待玻璃瓶的重複使用以及回收。或者是減少玻璃瓶的使用,從各個可能的方面減少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開採,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