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已經無處不在,阿爾卑斯山上與北極都發現微塑膠,科學家想進一步了解,這些微塑膠到底是哪來的,最新研究發現,北極海冰的微塑膠,九成以上都是聚脂纖維,矛頭指向快時尚。
最先這些微小的塑膠碎片是在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魚群體內發現的,顯示塑膠顆粒已滲入地球最遙遠且看似原始的區域。在海洋明智保護組織(Ocean Wise)和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從挪威的特羅姆瑟(Tromso)到加拿大的北極地區及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範圍遍及歐洲和北美北極地區 19,000 公里的區域收集近地表海水樣品,還分析一些深度約 1 千公尺的樣品,發現合成纖維約佔微塑膠汙染 92%。其中約 73% 為聚酯纖維,與合成紡織品的尺寸和化學特性相似。
微塑膠定義為小於 5 公釐的塑膠碎片,研究人員使用顯微鏡和紅外分析辨識測量微塑膠,研究發現,在北極東部地區發現的微塑膠顆粒是西部地區 3 倍,顯示新的聚酯纖維可以透過大西洋輸送到該地區東部。
Ocean Wise 認為是洗衣服造成微塑膠汙染,已在洗衣機測試,並估計正常家庭洗滌過程,一件衣服可釋放數百萬種纖維。組織還警告,廢水處理廠通常無法過濾塑膠纖維,據計算,美國和加拿大平均一個家庭每年向環境釋放 5.33 億個微塑膠纖維,相當於 135 克重量,整體集體釋放約 878 公噸重,相當於將 10 條藍鯨釋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
研究人員指出,北極發現的塑膠纖維主要來自大西洋,由風或水流攜帶而散播各處。報告指出,「我們現在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歐洲和北美的家庭的洗衣程序將纖維透過廢水排放直接汙染北極,洋流似乎在向北輸送纖維有主要作用,而大氣系統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科學界已經將微塑膠汙染的矛頭指向快時尚。長期以來,時尚品牌一直將塑膠纖維製成 T-shirt、毛衣、緊身褲、帽子等產品以降低成本。這些纖維可改善衣服的柔韌性和舒適性,且價格低廉。
除了服裝製造商會汙染水源和空氣,並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塑膠纖維製成的服裝還會迅速分解,且很難回收利用。結果,即使人們有回收衣服,但大多還是進到垃圾掩埋場和焚化爐。
報告建議,紡織產業在設計更具可持續性的服裝方面可做很多事,包括設計減少脫落的衣服,政府可確保廢水處理廠安裝去除微塑膠並激勵創新的技術。研究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