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在進化論中寫道,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最早人類祖先和現代猿類祖先分道揚鑣的時間,大約可以追溯到1000萬年之前,當時因為地殼運動,東非大裂谷出現了,當茂密的森林開始逐漸退化,當草原逐漸取代了森林,於是一部分猿類來到了陸地,開始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進化也在這個時刻悄然的發生著一些改變。

人類和其它動物相比,有哪些特點?很多朋友都會想到,我們會使用語言,我們會說話,這堵其它動物來說,是完全不具備的。現代研究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之前,人類的祖先就因為腦容量的增加,開始初步具備了語言的能力,此後伴隨著進化,人類的語言能力也逐漸強大,一直到今天,世界上分佈著多個語種,就連一些地區之間,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

人類是如何說話的呢?人的大腦變化和語言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特別是當人類祖先的前額葉面積增大,人類就擁有了可以處理符號,並且使用這些語言符號的能力,對應的大腦組織結構也在進化得過程中,讓人類的語言能力更高級。

同樣,人進化為直立人之後,喉部的位置是很靠下的,口腔和氣管相連接,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用嘴呼吸,是不是可以一下子呼吸進來很多的空氣?而在我們調節呼吸的過程中,人類就可以控制肺部的收縮,於是,我們就可以學習著說話,並且嘗試著去進行交流。

其實,並不是只有人類才具有語言能力,對於一些水聲的哺乳動物來說,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它們的身體結構其實也是可以讓它們發出聲音去進行語言溝通的,不過,因為它們生活在水中,所以這也讓它們沒有辦法進行說話。因此,在地球上便只剩下了人類,成為了唯一具有語言功能的生物。

那麼,曾經與人類擁有同一個祖先的靈長類生物,特別是猿類,比方說黑猩猩等等,它們為何不會說話呢?難道它們也不具備語言功能呢?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它們不會說話,是因為它們進化的方向錯了,因為它們沒有像人類祖先那樣學會直立行走,學會解放雙手。不過後來通過實驗,科學家發現其實靈長類動物普遍是具備語言功能的,換句話來說,它們的生理條件,是可以讓它們學會說話的。

不過,在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因為聲帶存在缺陷,所以靈長類動物的元音,只能發出5個音,最重要的“i”,它們完全沒有辦法發出,所以,這個發不出的“i”就成為了限制它們說話的重要一個環節,如果未來它們有機會進化出發出“i”的能力,或許它們也可以快速學會說話,學會交流,沒準日後地球上就會有新的高等動物出現,大家覺得未來靈長類動物有可能學會說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