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翼龍胚胎出殼示意圖(趙闖)
歷經十多年的考古研究,中國科學家在新疆發現了一塊上面有215枚翼龍蛋的化石標本,《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說,這發現的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創了世界新紀錄,而部分蛋化石內還有保存最完整的立體狀胚胎,與以往發現的平面胚胎化石不同,也是世上首見。
據澎湃新聞12月1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汪筱林研究員帶領科考隊在新疆哈密考察十幾年,在戈壁發現了這塊令科學家驚喜不已的化石標本。215枚翼龍蛋呈橢圓形,長大都為6釐米。其中16枚有立體翼龍胚胎化石,為人類首次發現。
而中國與巴西的國際科研團隊已在北京時間12月1日,將相關發現與研究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上。
過去10多年間,中國遼西,新疆與阿根廷都曾發現翼龍蛋,其中一些是以壓扁形式保存,除了哈密發現的5枚翼龍蛋是世上首現的立體翼龍蛋外,僅阿根廷發現一枚立體翼龍蛋。而先前有胚胎的翼龍蛋僅發現三枚,但尚未被發現以立體形式留存。
局部放大的新疆翼龍化石標本。(路透)
值得一提的是,汪筱林說,發現第一枚立體翼龍胚胎的所在地埋藏有大量翼龍與翼龍蛋化石,歷經十多年的野外考察,這裡是目前已知世上最大,也最豐富的翼龍化石產地,
「每平方公尺至少可發現一個翼龍個體」,加上2014年汪筱林團隊在《現代生物學》期刊以封面文章報導稱,該地區含有大量雄性和雌性的哈密翼龍,包括大量成年和幼年個體,還有數以千計的翼龍蛋與胚胎化石,宛如「翼龍伊甸園」。
翼龍是會飛的恐龍,也是恐龍的近親,源於約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絕滅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翼龍比鳥類早7,000萬年飛向藍天,是最早能飛翔的爬行動物,曾和恐龍分別稱霸空陸。而不同種類的翼龍大小迥異,可大如飛機,也可小如麻雀。
而這次研究的是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 tianshanensis),據汪筱林說,成年翼龍雙翼展開可達3.5米。
人類對翼龍的瞭解始終不多,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發現,正為研究翼龍的胚胎發育與生殖,提供了豐富的史實證據。根據新發現的化石,透過顯微修理或CT掃描等,汪筱林團隊與合作人員獲得了一些有趣的猜想和結論。
哈密翼龍生態示意圖,雌雄哈密翼龍都有頭骨上方前上頜骨脊的頭飾。而雌雄翼龍的頭飾不同,雄性哈密翼龍的頭飾較大而鮮明,並較靠前。(繪圖/趙闖)
而這次發現的集翼龍蛋,胚胎和骨骼化石的罕見標本,富集了200多枚翼龍蛋,加上大量代表不同個體的頭骨與頭後骨骼。數量之多,顯示哈密翼龍具有群居的生活習性。此外,研究人員預測,包括尚未暴露的部分,該處翼龍蛋可能會高達300多枚。
而研究人員透過沈積學與埋藏學觀察發現,這次藏有翼龍蛋的砂岩是富含紅色泥岩礫屑的灰白色湖相砂岩。而這些泥岩礫屑因為容易破碎,無法像堅硬的鵝卵石般通過河流,從盆地外源搬運而來。對於這些泥岩礫屑,研究人員認為,合理的解釋是來自盆地相對深的泥質沈積物。
過去,該地有很大的湖泊,哈密翼龍棲息於此,並以捕魚為食。
此外,令人驚訝的是,這次翼龍骨骼化石雖然分散保存,但翼龍特有的纖細中空骨骼幾乎都是完整的,甚至連細長的頭骨,牙齒和薄薄的頭飾都與頭骨或下頜連結,並保存完好。
汪筱林指出,翼龍生前遇到突發的風暴事件,湖邊的、湖底的物質和岸邊濕潤沙子裡的翼龍蛋等捲在一起,快速地搬運、沈積和埋藏。翼龍骨骼分散但完整,顯示牠們是帶著皮肉被埋藏的。
文章來源:Hundreds of Pterosaur Eggs Found in Record-Breaking Fossil Haul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家發現穿越億年的“翼龍伊甸園”,3D胚胎化石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