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歐洲太空總署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讓建造「月球基地」 不再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自從人們首次在月球留下腳印後,「建立月球基地」的想法就不斷在人們腦袋徘徊。只是,人們一直以來都無法為月球基地找到合適的建材。
不過,經過科學家努力研發後,目前人們與月球基地的距離,就只差……太空人的一泡尿。
5 月 8 日,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可用人的「尿液」當作高效減水劑(superplasticizer),以製作「月球版混凝土」。
「月球版混凝土」較正式的名稱是「月球地質聚合物的混合物」(lunar geopolymer mixture),是以月球表面粉狀的土壤為主要原料,製作出與地球混凝土功能如出一轍的「月球版混凝土」。
不過,就像地球混凝土需要高效能減水劑,讓混凝土在凝固前能保持良好流動性和加工性,月球地質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樣也需要高效能減水劑。
科學家希望未來在搭建月球基地能盡量就地取材,減少從地球攜帶的裝備,因此盯上了人的尿,這才開發出以尿素為高效能減水劑的月球地質聚合物的混合物配方。
ESA 表示:「感謝未來住在月球基地的人們,往後他們每天產生的 1.5 公升液體,有望成為一項太空探險前途無量的副產品。」
ESA 形容以尿素為高效能減水劑的月球地質聚合物的混合物「強大又有良好可加工性」,據 ESA 實驗,3D 印表機列印出的樣品,支撐比自己重 10 倍的物品時,仍然能保持原狀
不過,光是耐重表現優秀,還不足以成為月球基地建材的候選人,能否耐得住太空嚴苛的環境,並保護住在其中的太空人,才是優秀月球建材的必備條件。
對此,ESA 也對樣品做了模擬月球環境條件的測試。
月球的日夜溫差很大,氣溫可能在攝氏 -171 度和攝氏 114 度間上下。因此,ESA 將樣品放入真空環境,在攝氏 -80 度至 114 度範圍測試,所有的樣品也都順利通過,讓科學家推測這些材料還能適應更低的溫度。
對於研發成果,ESA 先進概念小組成員,也是這項研究的發起人雅恩霍夫(Marlies Arnhof)表示:「科學家對新配方展現的高強度印象非常深刻,此外,人類有能力使用月球已存在的材料也十分吸引人。」
另外,雅恩霍夫也特別強調這項尿素研究的價值,她指出「希望未來太空人的尿液,能在未來月球基地的興建過程扮演重要角色」。
「這非常實用,也能避免未來必須在太空使用複雜的水循環系統」。
挪威東福爾郡大學(Østfold University College)工程學助理教授皮列瓦爾(Shima Pilehvar)指出,ESA 與挪威、西班牙和義大利各大學密切合作,是成功研發新配方的關鍵之一。
她表示:「(與各大學的合作)讓我們有機會能進行這類具探索性,有點風險,卻能為太空探險及地球科技帶來一定價值的研究。」
接下來,ESA 將繼續與大學端合作,朝著改善這項配方及研究這項技術是否同樣能在地球使用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