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大流行幾乎使全球經濟停滯,今年以來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 5% 以上,創歷史新高,許多人慶幸這是這場危機下唯一好事,但氣候變化專家警告,新冠病毒危機後,溫室氣體很快就會回到以前的程度。
由於封鎖,印度空氣汙染已大幅減少,印度北部的人們還說這是 30 年來第一次看到幾百公里外的喜馬拉雅山。由於經濟封鎖期間工業活動放緩,碳排放量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含量下降速度有史以來最快 ,但科學家認為,這遠不足以阻止氣候變化。
雖然空氣更乾淨,但溫度上升趨勢並沒有減緩,2020 年 4 月美國記錄到有史以來最熱的 4 月,而今年有 75% 的機會將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這讓許多氣象專家擔憂,因為通常需要聖嬰現象讓太平洋變暖,才能使溫度升高到新紀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2020 年 2 月和 3 月是溫度資料庫兩個最熱的非聖嬰現象月份。
4 月也是氣溫高於 20 世紀平均值的連續第 440 個月,代表如果年齡低於 35 歲,應該從未經歷過涼爽的 4 月。台灣今年 4 月氣溫出奇涼爽,是 24 年來最冷的 4 月,許多老一輩也說記憶中這樣的 4 月才正常。
很多人會感到疑惑,少排放不就代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下降,但事實上經濟封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這並不能減緩大氣濃度增加的速度,因為一旦釋出二氧化碳,分子就會在大氣滯留熱量,持續一世紀或更長時間。
國際能源署估計今年將減少約 8% 碳排放。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說,到 2030 年的十年,每年必須持續減少 7.6% 排放量,才能達到巴黎協議的目標。解封之後,我們還能保持 8% 的跌幅嗎?
許多地方政府的官員擔憂隨著日常生活恢復,人們將更常自己開車,而不是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因為現在誰還想坐地鐵。英國運輸官員宣布如果人們保持衛生官員建議的 2 公尺遠社交距離,巴士和火車的運量將下降 90%,全世界都有類似現象,尤其現在油價史上最低,自行開車的人將愈來愈多。
疫情對解決氣候危機並沒有幫助,疫情大流行期間,不僅全球變暖還在持續,美國化石燃料產業還在繼續興建新的基礎設施,常常利用集會限制,使抗議者難以動員。由於大流行使大家分心,過去 12 個月來,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達到自 2007 年開始每月追蹤以來的最高水準。
疫情只讓人類災難雪上加霜。今年到目前為止,加州的野火數量增加約 60%,現在加州不僅要為氣候變化對火災季節的影響做準備,還必須對抗疫情。加州州長在本週例行新冠病毒記者會說,高溫越來越熱,愈來愈乾燥,越來越潮濕,這種情況為新現實。不只加州,專家直言,世界正在面臨新冠病毒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危機,疫情並沒有幫助人類免於氣候變遷之苦,此後可能還會加劇這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