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閃亮的恆星,整個宇宙中更是數不勝數,太陽給予了我們光和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天氣晴朗,能見度較高的夜晚,當我們仰望天空,被無數顆布滿天空的星星著迷時,心中必定產生一個大大疑惑:這些諸如太陽之類的恆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被譽為「創世之柱」的鷹狀星雲真的是恆星誕生的搖籃嗎?
所謂鷹狀星雲亦稱M16,它是一個位於巨蛇座的特殊星雲,也是一個電離氫區,因其形狀好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而得此名,因其被認為是銀河系的一個恆星誕生區,也被譽為「創世之柱」。 說是人臉或鷹等動物的形狀,那只是大家根據地球知識來更形象的命名,其實它可以有多種形狀,而且仍在不斷變幻中。
那麼恆星的誕生究竟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誕生方式呢?而鷹狀星雲是不是有可能是其誕生過程中的一種展示呢?小編這裡做幾點補充推測。
1、鷹狀星雲目前認為是恆星的誕生處,理所當然其內部會發生較多較劇烈的爆炸,而那些看似煙霧的形狀或說星雲,很可能包含大量連續爆炸後產生的塵埃,目前人類僅需使用簡單的工具便能夠較為清晰的觀測到,一是因為其也同在銀河系,距離並不是十分遙遠;二是說明其內部可能發生了很大的擴散性爆炸,這幾乎不可能是簡單的一顆巨矮星能做到的。
2、極有可能是兩個如太陽系這樣的星系甚至多個星系碰撞後產生的結果,即兩個甚至多個崩潰的星盤。這當中出現的無數的恆星,一部分是星系間碰撞爆炸後產生的,譬如一些原本並不是恆星的超級巨型密度行星,本身又具備了成為恆星的前提條件,在經過劇烈碰撞後,持續燃燒並產生上億度的高溫,逐漸坍塌形成新的恆星,其周圍由此產生光致蒸發的過程,不過由於星系內的空間足夠大,因此區域內大部分可見恆星可能還是原有的星系內碰撞前的恆星(有些星系並不像我們太陽系一樣只有一顆恆星),鷹狀星雲很可能就是星系碰撞後的結果,他們在發生超級爆炸後形成一個空間巨大的區域,原有星系規則系統幾乎全部被破壞,然後無數個恆星或行星也隨之碰撞,同時會發現有大量的恆星從這片區域迅速逃離。
3、另外,有一個謎團令科學家們很糾結,目前研究表明,具有比太陽質量的8%還小的恆星是不能維持它們核心部分的核反應的。這種恆星因為沒有熱核反應提供能源,因此光度非常低,很難被發現,被稱為「褐矮星」。天文學家仍然捉摸不透這類褐矮星在質量超越0.08太陽質量之前即停止增長的秘密。小編認為,這個問題可能就是兩個或多個不具備產生恆星條件的行星碰撞後燃燒的結果,因其燃燒溫度相對較低且並不具有可持續性的核反應條件,因此光線較弱直至最後慢慢消失。
每年夏季觀察巨蛇座,夏季是個比較有利的時機,鷹狀星雲可視面積和我們平時月圓時差不多大,一般僅需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能欣賞到鷹狀星雲極具魅力的美妙景象。宇宙之大,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揭開,科學家們將繼續對它們做更深入的探測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