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河鼠吃毒蟾蜍 剖肚死狀震驚生物界


河鼠吃毒蟾蜍 剖肚死狀震驚生物界(示意圖/達志影像)

老饕若想吃河豚等有毒生物,必須先經專業人士處理,才能安心享用。澳洲近幾年海蟾蜍(Cane toads)猖獗,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由於其腮腺具有毒性,因此鱷魚、蜥蜴等掠食牠後,都因中毒喪命,不過生物學家在5年前,意外發現海蟾蜍被解剖的屍體,且僅無毒的心臟被吃掉,讓他們很意外,進一步發現兇手竟是「河鼠(Rakali)」。

https://twitter.com/ArdanNews/status/1191725863764496384?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191725863764496384&ref_url=https%3A%2F%2Fwww.chinatimes.com%2Fhottopic%2F20191106001958-260809


海蟾蜍又稱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原產於中美洲及南美洲,1935年被引進澳洲,原本是用於清除甘蔗上的害蟲,但因牠具有毒腺且繁殖力強,反而導致牠對原生物造成威脅,每年甚至可遷徙60公里,在2011年至2012年間,還從澳洲東北部沿岸遷至西部金伯利地區,導致蜥蜴及北部松鼠等數量大幅減少。



生物學家瑪麗莎(Marissa Parrot)表示,「2014年我們在溪流邊,發現數隻被捕食過的海蟾蜍,隔日又再次發現5隻新屍體,且胸口下方切口一樣,精準地刀工宛如外科手術的技巧」,進行驗屍後發現,較大的海蟾蜍心臟與肝臟都消失,而具有毒性的膽囊則被移至胸腔外,而中型海蟾蜍除了心臟、肝臟被吃,還有一至兩條腿的有毒的外皮被扒下,無毒的肉被吃光。

生物學家透過遠程紅外熱像儀鏡頭,並對肌肉殘留咬傷進行分析,發現兇手竟是「河鼠(Rakali)」,瑪麗莎透露「有些囓齒動物可能會吃小青蛙,但未曾出現吃大青蛙的囓齒動物」,而不少地區的鱷魚、斑尾虎鼬等都不是海蟾蜍的對手,將其吃下後幾乎身亡,對於河鼠的捕食行為很驚訝,目前尚不清楚河鼠是運用吃本土蟾蜍的技能,還是自學吃海蟾蜍的技巧。

文章來源:Theconversation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