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大軍一夜消失 近看樹頭皮發麻(圖為篩蛾幼蟲/達志影像)
大自然生存並非容易的事,無論是獵物還是獵食者,如果可以隱身在環境之中,前者可以躲避天敵、後者則是獲得先發制人的機會。春天到來,高雄壽山的恆春厚殼樹上聚集許多毛毛蟲,牠們是篩蛾的幼蟲,會吐絲將自己和同伴連同樹葉團團包起來,就在裡面有恃無恐大嚼葉片,有時候整棵樹的葉子會被吃得精光,看起來就像一棵棵結滿蜘蛛網的枯樹,然而有一天,這整群毛毛蟲竟在一夜之間神祕消失,究竟發生甚麼事?
【精彩書摘】
一般說來,即將化蛹的終齡毛毛蟲,常會爬到附近的樹幹、樹枝處結繭。如果 真是這樣,這附近一定會有數量龐大的蟲繭,應當很容易被發現才對呀!這到 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篩蛾的繭確實滿佈在食草附近的樹幹與樹枝,只是隱藏得太好,不容易被發現!原來,篩蛾幼蟲爬上樹幹後,選擇到適當地點,就一面刮取樹皮表層,和著絲慢慢地將自己包裹起來。因此,完成的繭,其外型、顏色就像樹皮,具有非常完美的隱形效果。選擇在細樹枝上化蛹的毛毛蟲,則先用絲將自己和鄰近的枝條包起來,然後也同樣刮食樹皮作繭。過些時日,外圍保護的絲逐漸脫落,蟲繭就會更像殘存的枝頭,如果不撥開繭皮,還真不敢相信一小段細枝上竟然隱藏了許多蟲繭呢!篩蛾幼蟲運用了高超的偽裝技術,除了躲過我們的眼睛,更能逃過天敵的偵搜,如此才能順利羽化,並且大量繁衍。
篩蛾羽化後仍留在樹枝上的繭,如果不是繭上有開口,還露出裡頭的襯 絲,真令人難以想像,這樹枝上附著了三個繭。(圖/商周提供)
剛完成的繭,旁邊仍有許多細絲。圖中有三個繭,你都找到了嗎?(圖/商周圖供)
以假亂真的一片枯葉
除了讓人找不到,有些昆蟲則是將外型演化成掠食者不能吃,或不好吃的物體,例如落葉、枯枝或鳥糞等。樹葉一旦枯萎,便逐漸變為褐色、暗棕色。擁有這類體色的昆蟲,只要停棲在枯葉中,就有了隱身效果。許多蝶蛾類更進一步演化成枯葉狀,不但顏色紋理相似,連葉形、葉脈都一一齊備,甚至連葉子上的黴斑都模仿得唯妙唯肖,就是停棲在落葉以外的地方,也能騙過掠食者。 此類具有隱藏功能的偽裝方式,被稱作「隱蔽式擬態」(mimesis)。這和以模仿有毒或危險的物種,使掠食者清楚看到卻不敢吃的「擬態」(mimicry)不同。
這隻枯葉蝶不但有枯葉的顏色與外形,翅上深淺、大小不一的斑點也像枯葉的黴斑。(圖/商周提供)
青蛙還會變體色
蛙類不但是埋伏型的掠食者,也是如蛇類等許多掠食者的重要美食。除了利用和環境相似的體色與斑紋來保護自己,許多蛙類,例如日本樹蛙、艾氏樹蛙及褐樹蛙,更可在不同環境中改變體色、斑紋。某些蛙類在四肢或身體上長有條斑,視覺上具有分割身體外觀的作用,使掠食者不易正確性地瞄準牠的完整體態。又如莫氏樹蛙,牠的後腿內側及股間部為橘紅色,且有明顯黑斑,跳躍或遊水時,會吸引掠食者的注意。然而,一旦停下靜止時,後腿緊靠腹部,醒目的橘紅色消失,翠綠色的體背立即隱身林間。這種瞬間展示的色彩變化(flash coloration),常造成掠食者的視覺錯亂,讓牠一時不知所措。
日本樹蛙在不同環境會呈現不同體色。活動在碎石間的日本樹蛙,看起來就像是一顆暗灰色的碎石,很難被發現。(圖/商周提供)
(本文摘自《動物隱身術:自然追蹤 眼力大考驗》/商周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