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會在幼年時期換一次牙齒,但同樣身為哺乳類動物的大象,其臼齒的替換卻高達5次,且換牙的方式也極其特殊!大象上、下顎及左、右方各能長出六顆臼齒,但卻是一顆顆依續現身,最先長出的一顆臼齒會隨著年齡、食物種類等因素而逐漸磨損,新長成的臼齒便會把舊臼齒往前推進,直到舊臼齒磨光、脫落後,新臼齒便會完全接替前一顆臼齒。臺北市立動物園的亞洲象「友愷」,前年底開始面臨最後一次換牙,過程中雖遇到些困難,但總算已經順利完成換牙儀式。
前年底開始,亞洲象「友愷」開始換牙時,出現特殊狀況:「只有單邊臼齒掉落,而且掉落的牙齒比以往的大上許多」,這使得牠的臼齒左右變得不對稱,連帶影響到咀嚼,引發腸道消化等問題。為了照顧換牙時期的「友愷」,保育員立馬決定為牠提供特別服務,將平時做為食物的狼尾草切碎成碎牧草,方便「友愷」採食。
狼尾草含有較長的纖維,大象透過咀嚼可將狼尾草的纖維切短,以利於腸道消化吸收,最後排出一粒粒球狀糞便來,但僅單邊換牙的「友愷」咀嚼功能減弱,過長的纖維會使消化吸收變差、同時增加腸道阻塞的機率,拉出來的糞便呈現長條狀,有點類似人類的便祕。所幸經過長達1年5個月的食物調整,「友愷」的體重與排便狀況都能維持穩定,而另一側對稱的臼齒也於近期換牙成功。
大象的食量極大,因此每天需要不斷的採食來維持身體的機能,牙齒對牠們而言,顯然是相當重要的進食工具。身處野外的大象,每當新舊臼齒交替、或最後一副臼齒磨損殆盡時,便會出現咀嚼困難、消化吸收不佳、腸道阻塞糞便拉不出來等情況,這時牠們更難克服各種嚴峻的生存危機。臺北市立動物園內的亞洲象「友愷」,遇上換牙時的特殊狀況,則是靠著保育員長時間的悉心照顧,才能順利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