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一年半前,成功發射「淩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TESS),日前觀測到「星潮汐破壞現象」(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罕見畫面猶如「宇宙大屠殺」,只見黑洞吞噬掉一顆恆星,讓NASA驚呼「這是十萬年一見」。
根據NASA官網表示,TESS於2018年4月18日升空,主要任務是尋找距地球30至300光年外,是否有類地行星存在,而其於今年1月初,觀測到一顆距離地球3.75億光年外的恆星,位於飛魚座的「2MASX J07001137-6602251」星系中心,與太陽大小相近,受到質量為太陽600萬倍大的黑洞吸引,因而產生「星潮汐破壞現象」。
由於恆星受到「潮汐力」拉扯,不斷向黑洞靠近,導致其溫度變極高,最終被黑洞撕裂,而外氣體也飄散至太空,恆星的發光吸積盤(Accretion disk)也被吞噬,而此次屠殺事件被科學家命名為「ASASSN-19bt」,近日也在NASA官網曝光,研究報告也刊登於《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研究人員指出,恆星必須非常靠近黑洞,才會發生「星潮汐破壞現象」,因此非常罕見,每1萬至10萬年才發生一次,如今他們已觀測到約40次「星潮汐破壞現象」,但此事觀測卻是最詳細的一次,團隊透過TESS發現區域的光度飆升,便用太空望遠鏡聚焦,再搭配其他衛星及天文台等,搜集光波長和溫度等數據。
加州卡內基科學研究院天文台(Carnegie Observatories)研究員霍洛恩(Thomas Holoien)透露,由於該行星的「星潮汐破壞現象」於1月29日被發現,當時現象為初期,因此才有更多時間觀測。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教授柯內克(Chris Kochanek)也驚嘆,能在視線範圍中發現這現象很幸運,「你想像一下,站在市中心的高樓上,試著扔下一顆石頭,要讓其掉進水溝蓋的小孔的難度,而星潮汐破壞現象比這任務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