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日刊登新研究指出,最先觀測到的太陽系外行星(Exoplanet)中,其中一個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而是2個微行星(planetesimal)碰撞爆炸後散布的塵埃雲。
《CNN》報導,天文學家卡拉斯(Paul Kalas)等人2008年發表研究,根據2004年和2006年收集的資料,認為距離地球25光年的南魚座α(Fomalhaut)有行星環繞,並取名為「Fomalhaut b」。由於哈伯太空望遠鏡能拍到清晰可見的亮點移動,Fomalhaut b被認為是第一個運用直接影像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
不過,Fomalhaut b的幾個特徵都和太陽系外行星傳統認知不符,哈伯太空望遠鏡每隔2年拍攝照片也顯示Fomalhaut b越來越大,光芒卻越來越黯淡。2014年的影像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美國亞利桑納大學斯圖爾德天文台(University of Arizona Steward Observatory)助理天文學家賈斯帕(Andras Gaspar)的團隊徹底研究所有檔案後,得出的結論就是Fomalhaut b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研究認為,所謂的Fomalhaut b,其實是2個類似彗星、直徑超過200公里的微行星碰撞後創造出來的亮塵埃雲,因此被誤會是太陽系外行星。
根據該團隊的模型,類似天文事件每20萬年就會在南魚座α恆星系發生一次,哈伯太空望遠鏡則是躬逢其盛、拍到碰撞的後果。2004年首度觀測到的塵埃雲已隨時間擴散,被困在繞行恆星、有著彗星等冰、塵埃和冰凍天體的大碎片環中,黯淡到太空望遠鏡無法再拍到的程度。
「這種碰撞極端罕見,我們其實看到其中之一的證據,因此非常重要。」賈斯帕說:「我們相信,我們是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目擊到如此難以置信的天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