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與金結成「海上之盟」滅遼,最終釀成靖康之難;南宋又與蒙古聯手滅金,結果蒙亡宋,隨兩宋皆以「聯夷制敵」為策,卻不知盟友終將反噬。從高梁河的潰敗到崖山海戰的悲歌,這段歷史印證「歲幣買不來和平,聯盟也替代不了實力」,唯有強盛才能決定命運。
高梁河之戰:北宋夢碎燕雲
979年,北宋滅北漢後,太宗趙光義乘勝北伐,意圖奪回燕雲十六州。結果在高梁河慘敗,趙光義中箭逃竄,禁軍主力幾乎全滅。此役徹底摧毀了北宋收復失地的意志,漢唐時期「經略四方」的天下情懷也隨之消散,宋朝自此轉向保守,國勢日趨內斂。
澶淵之盟:屈辱換和平
1004年,遼軍南下逼近澶州,朝廷恐懼不已。寇準力勸真宗親征,宋軍以床弩射殺遼將蕭撻覽,士氣回升。次年議和,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宋遼互稱兄弟之國,宋為弟,每年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百年和平雖保國安民,卻使北宋更加依賴歲幣,養成了「以金買安」的國策惰性。
海上之盟:聯金滅遼幻夢
女真崛起後,宋人見契丹式微,再燃收復燕雲之念。1118年,宋與金隔海締結「海上之盟」,約定南北夾擊遼國。金滅遼後,拒不歸還燕雲,反以宋軍怠戰為由撕毀盟約。宋以巨額銀絹求和,仍換不來信義,1125年遼亡,同年金軍反攻南下,宋朝陷入劫難。
靖康之難:盟友成敵
金軍分東西兩路攻宋,1127年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虜北上,宗室三千餘人遭擄。京城被洗劫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聯金滅遼的野心夢碎,盟友反成滅國之手。
南宋建立與紹興和議
徽宗第九子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後定都臨安。經多年戰亂,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以淮河為界,南宋稱臣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此舉雖暫保疆土,卻再次陷入屈辱與依附的和平。
連蒙滅金:以仇為盟
南宋與金爭戰數十年後,金又遭蒙古崛起壓境,1208年兩國簽「嘉定和議」維持短暫和平,1214年南宋為報靖康之恥,決意聯蒙攻金,重演「海上之盟」舊戲碼。1234年金哀宗自縊,宋蒙共滅金,宋軍一度收復開封、洛陽、歸德三京,重現北宋疆域榮光。
崖山之戰:重蹈覆轍
金亡僅一年,蒙古翻臉南侵,宋軍堅守四十餘年,襄陽陷落後全局潰敗。1279年,崖山海戰陸秀夫背少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十萬浮屍覆海,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終篇。
從「海上之盟」到「連蒙滅金」,兩宋重蹈同一悲劇,聯盟非長久之計,歲幣買不來尊嚴。無論北宋之靖康,還是南宋之崖山,皆證明一個道理,沒有實力的和平,只是風中殘燭,唯自強方能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