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天寶年間,宮中竟上演了一場荒誕的「三日洗兒」儀式,主角竟是48歲、體重150公斤的胡人大將安祿山,且由楊貴妃親自為他沐浴包裹,轟動整個長安城。這場看似荒謬的鬧劇背後,其實藏著一場精密的政治布局。安祿山以義子的身份親近貴妃,換取唐玄宗信任與軍權;而無子的楊貴妃也藉由「認子」擴權自保。這段「母子情」不僅充滿曖昧,更埋下日後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唐朝天寶十年,宮中舉行了一場奇異的洗禮儀式。一名「新生嬰兒」被宮女們抱起、擦洗、裹上綾羅,隨後抬上華麗的轎子遊行,現場歡聲笑語。荒唐的是,這位「嬰兒」竟是時年48歲、體重超過150公斤的節度使安祿山,而主導這場洗禮的,竟是楊貴妃親自為他沐浴更衣。
這場「三日洗兒」鬧劇震驚宮廷,連66歲的唐玄宗李隆基都被吸引,得知是貴妃為「乾兒子」舉行儀式後,非但不怒,還賞賜厚禮。安祿山比楊貴妃年長16歲,卻願做「義子」,並以胡人風俗為由,每次入朝必先拜母後拜皇,逗得李隆基喜笑顏開。這段親密關係也讓安祿山在朝中如魚得水,甚至傳出兩人私通的緋聞,儘管史書未明載,仍引發無限聯想。
事實上,安祿山的認親之舉並非突發奇想,而是他長期建立義親關係、穩固勢力的一環。他早年貧寒,被張守珪收為義子後崛起,隨後大量收養各族青年為「乾兒子」,形成龐大私人軍隊。將目光投向楊貴妃,是他攀附權勢、進一步獲得唐玄宗信任的重要手段。
楊貴妃為何願意接受這樣一位年長的「乾兒子」?關鍵或在於她無子可倚。自入宮以來,楊貴妃多年未孕,在母憑子貴的宮廷體制下,地位極不穩固。安祿山成為她的「義子」,不僅增加她在宮中的政治籌碼,也讓她得以架空後宮對手。
安祿山靠著這層「母子關係」,掌控河東、河北、遼東軍政,逐步壯大為唐朝最具威脅的邊鎮勢力,成為引爆安史之亂的關鍵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