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歷史專家紀連海指出,清朝宮女有嚴格的身分限制,必須為旗人,且位份在貴人以上的嬪妃使用的宮女,還必須出身官員之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清宮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打罵宮女的情節,很容易誤會她們都是社會地位較低的下人,但大陸歷史學者紀連海指出,清朝的宮女並不是誰都能當,除了有嚴格的身分限制外,還要經過內務府選秀,甚至一部分宮女出身於官員之家,在家也是被人服侍的「大小姐」,卻要在宮中服侍牠人。
紀連海指出,在清朝無論是嬪妃還是宮女,都必須從「旗人」中挑選,漢人很少有機會能夠入宮,在滿族上三旗中有「包衣三旗」,世世代代都為皇室服務;除此之外,清宮著名的選秀制度也分為2種,一種是為了增添皇帝後宮人數,另一種則是挑選宮女,比如《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瓔珞的原型人物「孝儀純皇后」,就是正黃旗包衣出身,透過內務府選秀入宮,成為宮女,最終逆襲為皇后。
雍正帝的諭旨也有提到,嗣後凡挑選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嬪、貴人宮內者,官員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貴人以下挑選女子,不可挑入官員世家之女。」意思是位份在貴人以上的後宮嬪妃,必須使用官員人家的子女,所以這些宮女原本在家中,其實也是受人服侍的「大小姐」。
但無論如何,宮女在清宮中仍屬於底層階級,有許多針對她們的規矩。第一,宮女的行動受到嚴重限制,只要有男性出現,宮女就要主動迴避,且「行不回頭、笑不露齒」,不能大聲喧嘩,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掌控,若被發現自盡會受到嚴重懲罰,被救回的則發配邊疆、終身為奴,沒被救回的還會連累家人,且被曝屍野外。
第二,宮女需嚴格控制飲食,每頓飯只能吃八分飽,不能亂吃東西,以免吃壞肚子耽誤正事;第三,宮女的穿衣打扮也有嚴格規定,衣著必須樸素淡雅,衣服大多為淡綠色、紫褐色,除了皇帝誕辰的萬壽月以外,平時也不能描眉畫鬢、擦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