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歷史學者紀連海指出,清朝皇帝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會舉辦「粽席」,和王公大臣同樂、度過端午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有吃粽子、掛香包和劃龍舟等,貴為統治階級的清朝皇帝,竟也會和平民百姓一樣大肆慶祝端午節,大陸歷史學者紀連海指出,清朝皇帝會在清宮舉辦為期5天的「粽席」,和王公大臣玩小遊戲、吃粽子,還會在圓明園舉辦盛大的龍舟競賽,場面十分熱鬧。
紀連海指出,清朝皇帝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們也和一般百姓一樣會吃粽子,且清宮裡的粽子口味多樣,還有很多創新餡料,比如乾隆帝最愛吃的「九子粽」,9個粽子樣式不同、餡料不同,從大到小由五彩線串連而成。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還會擺「粽席」,一共要舉行長達5天,從農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而且在端午節當天,所有人都只能吃粽子,據說乾隆帝的粽席上一共擺了1276顆粽子,但皇帝一個人肯定吃不完,大多數粽子是用來賞賜王公大臣食用的。
粽席上還會玩小遊戲助興,大臣們使用小角弓、無鋒劍射粽子,射中的人不但能吃自己射到的粽子,還可以得到皇帝賞賜的各式香袋等物;除了室內活動,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龍舟競渡也會在清宮舉辦,圓明園的面積大、水域遼闊,因此清朝皇帝每年會在圓明園的福海觀看龍舟競賽,清宮畫師郎世寧就曾描繪雍正帝在圓明園舉辦龍舟競賽的盛大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