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大臣馬齊曾在朝堂上和康熙帝大打出手,未料革職不久又被復職,還繼續當官當了26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清朝大臣馬齊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兩人關係深厚,某次卻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眾人都以為馬齊的仕途已經走向終點,未料他很快又被復職,甚至還繼續當官當了26年。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馬齊出身於滿族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是清初重臣米思翰的兒子,18歲時以滿族貴族後代中較為普通的方式「廕生」步入仕途,之後一步步升官,並成為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兩人之間相識相知的情感,有時比檯面上的從屬關係更加深厚,還有人認為,馬齊可能就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原型。
但也是這樣深厚的感情,讓馬齊對康熙帝做了一件令眾人直冒冷汗的事情。康熙四十七年(西元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皇太子胤礽,心中隨即升起悔意,想要將其復立,但又怕出爾反爾會讓自己顏面盡失,所以有意無意地透露想法,希望馬齊能為胤礽復位一事進言,然而馬齊卻和國舅佟國維暗中鼓動全體朝臣推舉皇八子胤禩為新的太子人選。
這個結果讓康熙帝大為震怒,馬齊因此被革去大學士的職位,他的三弟、四弟和其他族人也受到牽連,康熙帝甚至在朝堂上大罵,攻擊馬齊家族過去的黑歷史,馬齊試圖辯解,讓康熙帝更加憤怒,於是當眾毆打馬齊,兩人隨即在朝堂上大打出手,隔天康熙帝還將這齣鬧劇的錯都推到馬齊身上。
眾人都以為馬齊的仕途即將走到終點,然而後續發展卻超乎想像,馬齊很快又恢復原職,並且繼續當官長達26年,直到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年)才稱病引退。報導指出,在清代,君臣之間是人身依附關係,關係越近越無所禁忌,有學者認為,康熙當眾毆打馬齊,正是兩人關係親近的一種展現,也是滿族內部主奴關係的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