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打仗時,廁所的選址相當重要,否則一旦爆發大規模疫情,後果不堪設想。(圖:shutterstock/達志
古代行軍打仗,士兵少則上千、多則數十萬,除了糧草問題,解決士兵的排泄需求可說是軍中的頭等大事,一旦處理不好,爆發大規模疫情,還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根據《網易》報導,古代醫療水準差,如廁問題若不妥善處理,不僅是臭氣熏天這麼簡單,還牽涉到戰事的成敗,因此軍隊安營紮寨時,都會派士兵先挖好廁所。不過選址問題也十分講究,首先要選離水源,因為士兵們喝的是生水,這些未消毒過的水本身就容易引起痢疾,如果廁所與水源靠得太近,衛生方面堪憂。
其次是遠離糧草和營房,廁所若是離營房太近,除了氣味難聞,還容易招來蒼蠅等害蟲傳播疫情;但也不能太遠,否則士兵上廁所容易逃跑,或是被敵軍發現行蹤,暴露軍隊位置。
《三國志‧諸葛亮傳》就曾提到諸葛亮出征時,「所至營壘、井竈、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意即他對於營寨、野戰廚房、廁所、圍籬、防禦工事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與規範。《墨子‧備城門》也記載「五十步一井屏(廁所),周垣之,高八尺」,意思是每50步挖一個戰地廁所,並且需要圍蔽起來,屏障要高8尺,更重要的是廁所要建在下風處,否則一陣風吹來,士兵沒有戰死沙場就被熏死了。
至於排泄物的處理,除了填埋、倒掉,還被當作「生化武器」使用,尤其是守城的一方,會將這些收集起來的排泄物稱作「金汁」,等到敵軍攻城時,將金汁傾盆倒出,除了能噁心敵人,這些汙穢的糞便一旦潑到身上,傷口便容易潰爛感染,難以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