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被栽贓的典型案例,人已死千年,有冤無處訴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有四則家喻戶曉的故事,被譽為“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他們分別是《織女牛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和《孟姜女哭長城》。


這四則愛情故事在中國幾乎童叟皆知,其中,前三則故事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它所發生的具體朝代,只有《孟姜女哭長城》需要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講述,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則故事發生在秦朝,孟姜女因此被定義為“古代反抗暴政的代表”,因為她所面對的大BOSS是“暴君”秦始皇!其實,若嬴政泉下有知,定然無法接受這一結果,因為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是對秦始皇最典型的栽贓。
一、催人淚下的愛情

《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傳說,因此它擁有民間傳說的兩個共性:(一)版本不一,但大致意思都很雷同;(二)有神話色彩。故事的大致內容是說,孟家莊有一位老漢,他在院子裡種了種了一株葫蘆,葫蘆藤延伸到了隔壁的姜家院子裡,後來葫蘆裡竟然長出一個女嬰,因兩家都想要這個女嬰,於是就給她娶了兩姓之名,叫孟姜女。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孟姜女長大後,認識一個叫范喜良的男人,兩人情投意合,結成連理,但不巧的是,當時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為了抵禦匈奴,秦始皇徵召百萬民夫到北境修築長城,范喜良在新婚三天後被徵召而去,因秦人不體恤百姓,這些“壯丁”不但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整日承受官吏的毆打。沒多久,范喜良便失去卿卿性命。
自從丈夫走後,孟姜女日夜思念,到了初冬,孟姜女想著丈夫沒有棉衣禦寒,於是便跋山涉水為丈夫送來衣食。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不料,他來到長城腳下時,丈夫已經累死,而且屍體也被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傷心欲絕、肝腸寸斷,在長城腳下啼血而泣,哭了十天十夜,八百里長城突然崩塌,丈夫的屍骨被暴露出來。
秦始皇聽聞後,勃然大怒,要抓孟姜女問罪,結果秦始皇見孟姜女容顏嬌美,想納她入宮。孟姜女大罵秦始皇是暴君,抱著丈夫的屍骨跳入大海。


這個故事,雖然是民間文學,從故事中可以看出故事之離奇,同時,也表現了孟姜女對夫君的忠貞,因而成為千古絕唱。
故事還有另一個影響,那就是此故事成功地把秦始皇定義為“暴君”,在千百年的民間流傳下,秦始皇似乎很難有翻身的機會。接下來,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故事的起源和發展。
二、層出不窮的編劇

《孟姜女哭長城》真正風靡於民間,是在唐朝之後。我們拋開神話部分,來探究故事的核心部分。即“孟姜女”此人和“哭長城”此事是否真的存在。
第一階段:關於這個故事的最早起源,來自於《左傳》,孟姜女的原型是齊人杞梁的妻子。《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當年,齊人杞梁因打仗而戰死,杞梁的妻子在郊外迎接他的屍骨。齊侯派人弔唁,杞梁的妻子要求齊侯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


這是最初的歷史文獻,只記載了妻子迎回杞梁,並沒有哭泣。
需要說明的是,《左傳》的記敘範圍是在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53年這段時間內,而約200年後秦始皇嬴政才出生,而故事又發生在齊國,所以和秦始皇沒有半毛錢關係。
第二階段:在《禮記·檀弓》中,曾子(孔子的弟子)云:這裡第一次提到杞梁的妻子有“哭”的行為。


第三階段:到了戰國時期,根據《孟子》記載,齊國政治家淳于髡曾說道:這裡有兩個人,一個是華周的妻子,一個是杞梁的妻子,這兩人“哭夫”而出名,後來,哭夫逐漸成為齊國的一種風俗。
故事發展到了這裡,仍然是在秦始皇所處的年代之前。


第四階段:到了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劉向寫了一本《說苑》,其中編了一則故事,原文曰:意思是,華周、杞梁二人戰死,他們的妻子向城門哭泣,結果把城門哭塌了。
不僅如此,劉向又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列女傳》添加了杞梁之妻“遂赴淄水而死”,即,增加了投海自盡的橋段。


經過上述四個階段的發展,《孟姜女哭長城》才有了最初的雛形。但此時主角並不叫孟姜女,還是叫杞梁之妻,他的丈夫只是戰死,並不是因為修長城而死。不要急,儒門學子中最不缺的就是天才的“編劇”。
第五階段:三國時期,“建安三子”之一的曹植寫下了《黃初六年令》,其中有一句是:之前是把城牆哭塌了,現在又變成把山哭崩了,可見,故事還在發展。
第六階段:到了唐朝,唐末文學家貫林寫了一首《杞梁妻》,第一次把該故事的時間從春秋時期轉移到了秦朝,把“崩城”變成了“崩長城”。其詩節選為:


第七階段:元朝時期,戲曲和民間文學蓬勃發展,因為杞梁之妻來自齊國,而齊國祖先乃是姜子牙,當時人們把“孟姜”理解為齊國人,因此杞梁之妻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孟姜女”。後來,乾脆把她理解為孟家和姜家兩戶之女,這才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綜上所述,《孟姜女哭長城》從一開始杞梁之妻喪父的故事,經過七個階段的演變,終於成了著名的民間故事。其中,從最初的“不哭”,到“哭”,再到“哭城”,到“山崩”,最後到“長城崩”,歷代“編劇”可謂是層層加工。而故事的女主角,直到元朝時期,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孟姜女”。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發生的時間不在秦朝,發生的地點也不在秦國,而且,最初的故事原本比秦始皇早了幾百年,後世把“孟姜女”的悲劇歸咎於秦始皇,的確是一種栽贓。
三、滿世界的仇人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為何有這麼多仇人,眾多“編劇”為啥都喜歡“黑”嬴政呢?其實,筆者之前的文章給大家分析過,秦始皇所做的歷史貢獻,主要有三點,第一,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第二,統一文字、度量衡,打造中華文化協同性;第三,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並實行郡縣制。


正是因為秦始皇幹了上述三件大事,所以,他幾乎得罪了所有的人,他得罪的人主要有四種:
第一,六國貴族和遺民。這個很好理解,六國亡於嬴政之手,亡國之恨,焉能善罷甘休。這從張良(韓國貴族)、項羽(楚國貴族)等六國貴族身上就可以看出。
第二,除法家以外的百家學子,尤其是儒家弟子。秦始皇採用法家思想,摒棄了儒家,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儒家重新回歸正位,儒生們對法家的做派不認可,都轉嫁到秦始皇身上,因此,後世儒生們特別不待見秦始皇。


第三,秦國貴族和宗室。秦始皇施行郡縣制,斷了分封制的念頭,秦國貴族和宗室本來可以樂享祖上基業,結果連個封地都沒有,他們焉能開心?
第四,後世君王和文史學家。秦始皇摒棄“王道”,改用“霸道”,後世君王即使心裡認同秦始皇,也不會說出來,只能表面上表示不會效仿秦始皇。而文學家和史學家們則要名流清史,他們更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為秦始皇歌功頌德。
所以說,秦始皇雖然把“寡人”改成了“朕”,但本質上,他還是“寡人”,連個支持者都找不到。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能讓所有人都不喜歡他,也是他的能力之一。


四、孟姜女的“栽贓”

通過現有的史料記載,秦始皇肯定有“暴政”的存在,但到底有沒有後世傳言得那麼嚴重,這個很待商榷。例如,秦始皇廣納六國人才,說明其胸襟開闊,秦始皇廢分封,說明他銳意進取,勇於改革,再加上孟姜女的故事和秦始皇所在的時間相差太遠,而這個故事在民間的影響實在太大,秦始皇因此蒙上了不白之冤。


在《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的發展中,唐朝把故事的發生時間改為秦朝,以及元朝把“哭城”改為“哭長城”這兩點尤為重要。但是,唐朝是取代隋朝而建立的,隋朝和秦朝有許多相似之處,唐人故意改時間,有其特殊的用意。而元朝的統治者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對中國長城的情感和農耕民族截然相反,所以,元朝故意把“哭城”改為“哭長城”,這背後的原因,不可不深思。


基於上文論述可知,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其實是古代儒生們對秦始皇最典型的栽贓,可秦始皇人已死千年,有冤何處訴呢?
本文參考:《左傳》《禮記》《孟子》《說苑》《列女傳》等。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