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科學家:2017年9月26日,俄羅斯曾發生核事故,卻隱瞞不承認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話,但用在俄羅斯馬亞克核設施2017年的核事故上,恐怕再合適不過了。這場核事故是由歐洲科學家監測到的,但迄今俄羅斯一直不予承認。
“掩蓋比事故本身更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是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弗蘭克·N·馮希佩爾(Frank N. von Hippel)2017年說的,“他們可能更擔心的是惹怒當地人,而非全世界。”
而6月15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以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這次核事故來自於對核廢料的後處理,為俄羅斯隱瞞的2017年馬亞克核事故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馬亞克是俄羅斯最大的核設施之一,曾在1953年發生核廢料儲罐爆炸事故,相當於70至100噸TNT當量炸藥爆炸,放射性塵埃雲汙染了800到2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具體取決於汙染物汙染水平的高低,是迄今為止僅次於切爾諾貝利和日本福島核洩漏的世界第三大核災難。然而事故發生後,前蘇聯對此嚴加保密,導致附近居民對危險毫無察覺,爆炸一週後才開始撤離受影響的10000名居民,但仍未說明撤離原因。估計在52000平方公里內共有27.2萬人受到影響,但因這場核災難死亡的人數卻從未得到統計。
而從那之後,馬亞克更是事故不斷,根據維基百科上的統計,到2017年這次事故為止,馬亞克共發生了35起重大事故,周圍居民真的一不小心,睡夢中就有可能成為地下冤魂。
來自瑞典、德國、芬蘭、挪威和丹麥5個國家的科學家,組建了一個名為五環的組織,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後,就一直在監測歐洲大氣中的輻射水平,目前已有22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參加。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2017年10月,該組織在大氣中首次監測到切爾諾貝利核災難以來釕106同位素的含量升高,並遍佈歐洲大範圍地區,最後將汙染源定位在9月25日至28日之間的伏爾加河-烏拉爾南部地區。但俄羅斯對此矢口否認,並稱可能是人造衛星在大氣層中燃燒產生的。
6月15日的研究由德國漢諾威大學教授喬治·施泰因豪舍(Georg Steinhauser)及加拿大衛生部輻射防護局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從2017年收集的同位素樣本中鑑定出了獨特的“化學指紋”,通常與核廢料再處理有關的兩種化學物質氯化釕和氧化釕,科學家們表示,這提供了“直接證據,表明核燃料後處理是2017年環境釋放的根源。”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研究人員認為,核設施應該等待至少三年才能再處理乏核燃料,但在馬亞克,可能僅僅過了兩年就進行了處理,這必然會導致熱量釋放。不過科學家們認為,這次釕106的釋放,不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脅,但長期後果還不知道;如果釋放到當地的水和土壤中,就應該監測來自馬亞克附近工廠的食品安全。
災難的發生當然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災難發生後,有人卻當做沒事一般,讓民眾蒙在鼓裡,尤其是核輻射這種無聲無息,沒有任何徵兆,只有身體開始不行了才能察覺的可怕魔鬼。
參考:
Wikipedia:Mayak,Kyshtym disaster

PNAS:Identification of a chemical fingerprint linking the undeclared 2017 release of 106Ru to advanced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