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氣候變化,科學家們近期得出了一喜一憂的結果。喜的是,他們將全球氣候變暖關鍵節點到來的時間計算得更清楚了;憂的是,這個節點可能比之前計算的更早到來。
發表在《氣候動力學》上的一項研究中,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講述了一種比過往更加精確預測地球溫度的方法。它基於歷史數據,大大減少了不確定性。
影響地球表面氣候的數學模型非常複雜,天空的、陸地的、海洋的成百上千種因素都存在相互作用,一個變動,全盤皆動。一方面,這對現在的超級計算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類對各種因素的了解也未必全面,因此預測未來時,仍存在不確定性。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全球變暖溫度預測的範圍很廣很泛。
例如,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1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使用的大氣環流模型(GCM)預測全球升溫的幅度在在1.9℃到4.5℃之間,這是個很模糊的範圍。
為此,國際社會也很難確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科學界沒有共識,就給了反科學人士趁虛而入的空間。氣候懷疑論者認為,全球變暖預測是不可靠的。研究人員說,儘管這些批評是沒有根據的,但它們強調了預測未來變暖的獨立和不同方法的必要性。
和過去不同的是,這次的新方法是基於歷史氣候數據,而非GCM。這使得氣候敏感度及其不確定性可以通過直接觀測來估計,而不需要多少假設。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引入了新的標度——氣候響應函數(SCRF)模型來預測地球到2100年的溫度。據稱,和GCM想必,它將預測不確定性減少了大約一半。
在分析結果時,研究人員發現,全球變暖的危險臨界值(+1.5攝氏度)很可能在2027年到2042年之間到來,這比GCM估計的時間窗口(從現在到2052年)要窄得多。換句話說,突破臨界點的最晚時間被提前了。
這一結果為人類儘快推出扭轉氣候變化的政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否則地球可能迎來大災難。
首先是人類生存空間被吞噬。今年夏季歐洲迎來持久熱浪持續,多國氣溫突破39攝氏度。這使得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一塊約50萬立方米的融冰出現融化崩落風險,周邊居民被緊急疏散。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格陵蘭。《自然》雜誌8月發布的新研究指出,根據過去40年超過200個大型冰川的變化數據,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可能已經達到了「臨界點」,正處於完全消失的道路上。預計格陵蘭冰原的完全融化,可能使海平面上升約7米。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海洋將「吞噬」全球的沿海很多的大城市。其次,冰川融化後,可能釋放一些「妖魔鬼怪」。
2016年8月,俄羅斯北方某地爆發炭疽病疫情,一個12歲男孩死亡。這種炭疽病菌本來在這一地區已經滅絕,後來發現由於北極圈天氣變暖,導致埋藏在冰層里、感染了炭疽病的馴鹿屍體暴露出來,釋放出炭疽桿菌。
此外,2014年,一組法國和俄國科學家在西伯利亞一塊3萬年永久凍土層的冰芯里,發現一個大型病毒,長1500納米,是HIV病毒的10倍大。這是已知最大的病毒。冰層、凍土下是否潛藏著其他對人類有害的物質,誰也不知道。
其三,就算人類扛得住氣候變化,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卻未必扛得住。挪威科技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警告,大山雀可能在2100年滅絕。
因為它們在春天依靠昆蟲幼蟲餵養雛鳥,而氣溫升高會導致這些幼蟲孵化的時間比預期的要早,大山雀需要養育幼仔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