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界,劍也是非常重要的發現。最為著名的劍類文物,當屬越王勾踐劍。那麼越王勾踐劍到底有多厲害呢?將其放在X光下檢測的話,從得出來的結論中大家會發現,這是一個千年難遇的寶劍。
越王勾踐劍的發現,是源自於1965年冬天。當時考古學家在湖北省的一則古墓群里發現的越王勾踐劍。這則古墓群是楚墓群的發現現場。整個古墓出土的文物其實有很多,但是越王勾踐劍將這些常規文物襯托的毫無色彩。
這把劍的長度不超過60厘米,寬度也只是在5厘米左右。但卻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經過了2000多年,依舊保持鋒利無比的性質。重量也僅僅只有870克左右,不算很重。但卻給人一種非常威嚴的感覺,而且色澤完全不像是經過了2000多年的時光洗禮一般,保存的很好。
1970年,當時有專家想要測試越王勾踐劍的鋒利度數,就做了一個小測試。拿了20多層紙張,然後用越王勾踐劍去劃破這20層的紙堆。最後越王勾踐劍不負眾望,成功通過了測試。可以說這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不怕時光的推移,依然保持身上的鋒利性。
其實在1973年之前,人們對越王勾踐劍的主人身份無法確定。越王勾踐劍上面有8個字值得研究,那就是:鉞王鳩淺,自乍用鐱。這些字體是鳥篆,這是2000多年前,人們還處於奴隸制國家狀態時,所使用的一種官方字體,是中國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文字形式。然後在1975年左右,專家們進行考古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說這8個字的意思就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自1975年之後,越王勾踐劍的名字,這才是確立了下來。但是越王勾踐劍為何能夠在2000年之後,依舊保持這麼鋒利無比的特性。很多專家也想要通過科技的力量來進行檢測,得到最終答案。2003年,專家用X螢光無損照射技術,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分析。最後發,劍體的造就材料大部分都是銅和錫。
其銅的含量在80%左右,錫的含量在16%左右。雖然柔韌性不好,但是相對比鐵劍而言要更加鋒利一些。但是為什麼能夠在2000年的時光吞噬中,都不容易折斷?真正的高超技術在於,製造者對於兩種金屬物質比例的拿捏恰到好處,提高了柔韌性的同時,又增加了鋒利性。連專家都驚呼不可能,該工藝技術實在太超前。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稱,湖北地區有一種白色粘土如果用作於古墓的封土,那麼會大大提高該古墓的隔絕能力。也就極大程度上杜絕了一些濕潤空氣進入古墓的可能,導致整個古墓的環境比較稀薄和乾燥,對於越王勾踐劍的輔蝕性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