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美洲的西南部和安第斯山的西側,有一處南北總長4352公里的全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智利。其中海岸線的總長度則是達到了一萬公里,佔有南美大陸在太平洋海岸線的一半還多,因此也被形容是一支“毛筆”。
從我國的地圖來看,智利的長度可以匹配至我國從黑龍江省的北部一直延伸到南海的西沙群島。除了“長”以外,智利領土的另一特點就是“窄”,其東西寬度只有180公里,差不多相當於是從上海到杭州的距離。
雖然南美洲並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但是附近也有著巴西和阿根廷兩個南美大國,那麼智利又憑什麼有如此長度的海岸線呢?
同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智利的原住民也是美洲印第安人,地理大發現時代後,於1540年開始被西班牙殖民,而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就是那一時期的西班牙殖民者所建立。在19世紀初的拉美獨立浪潮之下,智利人也在1810年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政權,成為了智利共和國。
剛剛獨立的智利國土並未像如今這樣,當時的長度也只有現在的1/3,而且主要集中於中部的溫暖多雨地區。而且智利西部是太平洋,東部又是安第斯山脈,所以智利人不管是東出還是西進,都顯得極為困難,所以只能是繼續向北或者向南。
1、向北擴張的南美太平洋戰爭
智利的北部地區有一個阿塔卡馬沙漠,這塊沙漠時常全年無雨,甚至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一大塊沙漠本來沒有價值,但是此地又偏偏是盛產硝石等礦產資源,由此也引來了阿塔卡馬沙漠附近的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三國之間的爭奪。
這塊沙漠中,秘魯佔有北部地區、玻利維亞佔有中部地區,智利則是佔有南部,不過三國為了經濟利益,都是對外宣稱佔有整個沙漠,因此也就會不可避免要爆發一場大戰。其中一方是智利,另一方則是秘魯和玻利維亞組成的同盟,1879年4月5日,受到英國人支持的智利同時向兩國宣戰。
戰爭初期,智利憑藉強大的海軍重創秘魯,又接連在陸上戰鬥中打敗玻秘聯軍,而秘魯海軍幾乎被打的全軍覆沒。當兩國聯軍在前線連連戰敗的消息傳來後,也迅速引起兩國的政治動盪,反對派紛紛上台。1881年,負責幫助秘魯運送傷員的智利“羅阿號”駁船在返回途中爆炸沈沒。而智利政府認為此舉是秘魯有意而為之,於是派大軍血洗秘魯首都利馬城。
海軍覆沒,首都淪陷後的秘魯終於在1883年同智利簽訂了《安孔條約》,割讓了沙漠北部的塔拉帕卡省。另一邊的玻利維亞眼見如此也是無力再戰了,也在後來與智利簽訂條約,不過玻利維亞最慘的是失去了出海口成為內陸國,經濟發展嚴重受限。
2、向南擴張的征服馬普切
美洲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在南美大陸的最南端還有個世代居住的馬普切人。當西班牙殖民者來到南美大陸後,也曾多次嘗試繼續向南征服,不過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後,卻始終無法更進一步,最後只好籤訂合約承認馬普切自治。
智力獨立後也是堅持著曾經的條約,不過待經濟發展和國家富強之後,又開始逐步向南擴張。19世紀末,憑藉武力威脅和經濟擴張,馬普切終於被智利給征服,並成為其版圖的一部分。至此,也就形成了智利狹長的領土規模,同時也成就了世界的地理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