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在位期間創造了很多個“世界之最”,其中萬里長城和阿房宮如今都是世界未解之謎。兵馬俑更是讓世界為之震撼。秦始皇帶兵平定六國統一中原讓百姓免去了戰亂之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人物,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其中“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暴力手段的直接證明,也是他最大的詬病。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將那些對他有意見的儒生都一一進行坑殺。為了堵住百姓的悠悠之口,讓百姓將無用的百家思想的書全部銷毀。這件事被後人載入了史冊中,秦始皇因而被很多人批判。
焚書坑儒真的弊大於利嗎?秦始皇此舉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記載了這段歷史。焚書事件是李斯總理提出的。李斯認為歸納法就是統一思想。當時,秦朝剛剛建立,但其他六國的殘餘勢力仍然威脅著。為了完全控制六國,不僅從制度上,更重要的是,從控制群眾的觀念上。李斯是法家的捍衛者,所以他反對,建議焚書。
宋代史學家鄭樵認為,秦始皇在位期間,根本沒有完全的將六國的書銷毀,就連坑儒這件事的真實性,也有學者對其真實性表示質疑。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所以就當時的形式來看,焚書”和“坑儒”,完全是秦始皇為了維護大統一而採取的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