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天文學家重建首份族譜 展示銀河系發展史


科學家認為星系經歷不斷與周圍星系合併的過程,最終發展到今天的狀態。一組科學家使用電腦模型,第一次推出一份銀河系完整的「族譜」,展示了銀河系的發展歷史。

這份族譜顯示,銀河系經歷了五次與含有至少1億顆恆星的大型星系合併的過程,以及十次與含有至少1,000萬顆恆星的星系合併的過程。其中與最大型星系的合併,發生在大約60億~110億年前。

研究模型還顯示,銀河系與這些大型星系合併後造成的扭曲形變,延續了十多億年才恢復。

此外,幾十億年前銀河系還和一些小型星系合併。科學家給它們起了像海怪(Kraken)、紅杉(Sequoia)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名字,充實了銀河系熱鬧的族譜。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銀河系現在有數千億顆恆星,在科學家觀測得到的宇宙範圍內,算是個不小的星系。科學家不認為銀河系從誕生初期就是這麼大,應該是經歷了多次合併後才達到現在的規模。這份研究認為,這個演化過程可達一百多億年。

這份研究使用人工智能,對繞著銀河系旋轉的球狀星團進行分析後推測出這套族譜。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球狀星團是含有多達上百萬顆恆星的密集的恆星群,它們和整個宇宙差不多古老。銀河系周圍大約有一百五十多個這樣古老的球狀星團。

早在幾十年前,天文學家就猜想,既然這些古老的球狀星團很多是在後來並入銀河系的祖星系內形成,它們就可以作為天文學上考古用途的「化石」,用於重構星系早期的演化歷史。可是直到現在,在有了先進的電腦模型和大量的觀測數據後,這個設想才得到實踐。

在模擬的模型中,研究人員把星團的年齡、化學構成和軌道特徵,與它們以前組成的祖星系聯繫起來,可追溯到一百多億年前。研究組不僅能推測出這些祖星系所包含的恆星數量,還能推測出它們並入銀河系的大致時間點。

研究者希望這份研究的成果可為將來尋找祖星系的殘骸提供合理的預測。

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