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對外宣佈當年入選名單,其中有座公園以“面積最小”、“小到只能種下一棵樹”等理由排在第三位,很快引起世人關注:什麼樣的公園會小到只能種一棵樹?
在此之前,全球最小公園是英國伯恩伍德的王子公園,1939年修建公路時因賠償問題未達成一致,原業主一氣之下拒絕出售,等公路建成後再把這塊地捐給市議會指明用來修建公園。伯恩伍德市議會收到捐助信息後懵圈了:這麼小的地能建公園?
但秉承捐助方有指定用途的權利,雙方商量後保留土地上的三棵樹,圍了一圈柵欄成為全球最小公園,於1965年被英國地圖收錄為標誌性公園(官方承認)。
1971年的吉尼斯世界一出爐,伯恩伍德民眾很快就提出抗議,因為最新的這座公園根本就不算公園,面積小到令人無法接受,明明就是個市政綠化的小苗圃,說翻了天這也就是個苗圃,憑什麼說是公園?
但真正瞭解這個公園歷史的人卻不會這麼覺得,甚至會十分認可。
事情要從1946年開始說起,當時的美國俄勒岡州發起城市路燈計畫,波特蘭市因為沒有完成當年的納稅任務而被排到最後一個。也不知是真懲罰還是真巧合,等輪到波特蘭時費用不足暫時停工了,直到第二年才換了家建築公司繼續路燈工程。更巧合的是,新公司沒有拿到完整圖紙,把海濱大道與泰勒街交匯處的一個路燈給遺漏了,就這麼在路面中間留下一個燈桿的小坑。
就在此時,《俄勒岡雜誌》專欄記者迪克·法根結束二戰報導返回波特蘭,老闆要求他換個專欄寫童話故事,從來沒寫過童話故事的法根為此愁白了頭髮,每天都在蒐集各種傳說。
1948年的某一天,法根正在雜誌大樓上對著窗外的人流發呆,突然看到有小孩被路面上的小坑給絆倒了,靈機一動寫了一篇童話故事。大致意思是這個坑裡有“精靈”被他給抓住了,當時的美國盛傳類似“阿拉丁神燈”的童話故事,抓住“精靈”代表法根可以提一個願望,法根說想要一座公園,可他忘了事先說明公園大小,“精靈”就把公路上的坑給了他。
童話刊發後很快就引起市政關注,於是在坑邊鋪水泥準備架設路燈,在最後關頭被法根和他的一眾讀者攔下了,為了不讓市政破壞他的公園,法根鏟掉野草在坑裡種上一棵玫瑰,此後每個月更新一章“精靈公園”的童話故事。
很快,法根和他的讀者因為這個坑和玫瑰上了頭版,而市政看到民意這麼傾向法根和他的童話故事,乾脆也任由他去折騰,就這麼一直保留直到1969年,期間有無數已長大成人的波特蘭居民,每個月末的頭等大事就是看法根更新的《精靈公園》。
然而,在一次體檢中法根被查出癌症,心灰意冷的他召來讀者宣佈這座公園改名為“米爾結束(Mill Ends)”,米爾是童話故事中“精靈”的名字,而這個結束,代表的是這個童話故事更新20年後正式完結。
實際上,這座米爾公園陪伴了兩代波特蘭兒童的成長,從早期的幾十個讀者發展成1970年時擁有十多萬粉絲的大型“讀者會”,且米爾公園在法根死後一直有人打理。其中一個最忠實的讀者從13歲開始“守護”米爾公園,直到1971年時遭遇車禍,而他的遺願是:別忘了給米爾公園澆水除草。
波特蘭議員勞爾得知後被感動的眼淚嘩嘩,他小時候也是《精靈公園》的忠實讀者,因此力薦議會將米爾公園列為市政公園之一。而市議會不僅贊成,還特地寫了一份聲明提交美國國土部門,要求將米爾公園標註在下一版的國家地圖上。
吉尼斯官方得知後迅速為其開闢特殊通道,只花了1個月時間,就將這座有故事的米爾公園列為“全球最小的公園”,趕在當年發佈會時對外公開。至此,米爾公園成為波特蘭旅遊的一個另類項目,越是年長的遊客越想去米爾公園一探究竟,而年輕遊客因為沒看過這個童話故事而十分不解:這麼小的苗圃,有啥好看的?
到了2000年後,當年讀過《精靈公園》的孩子都已經當了爺爺奶奶,他們重新把這個童話翻出來解讀給孫輩,使得米爾公園很快又流傳開,如今每年都有無數孩子專程跑來為米爾公園送上一份禮物。有的孩子做了賀卡,有的親手編制柵欄等等,甚至有學校專門開闢“米爾手工課”,教孩子們做各種手工禮物,然後親自送到米爾公園。
看到這裡,應該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照片裡米爾公園種的樹好像都不一樣。是的,因為童話故事太流行,引起很多孩子跑來“抓精靈”,他們沒發現“精靈”就以為藏在樹裡,於是就把樹給偷走了。
根據波特蘭博物館收集的報刊統計,在過去40年時間裡,僅市政和“讀者會”上報的被偷記錄就有上百次,幾乎清一色都是小孩干的,而市政以及警局對此也無可奈何,逮到孩子也只能告訴他們“等你長大才有力量抓它”。
這麼小的公園,你會去看看麼?我是行走在陌路,一個單人旅行過97個國家的旅遊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旅遊故事,歡迎點贊、收藏、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