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身為太原留守的李淵,眼見大隋王朝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心中無奈感慨萬千,單憑他一己之力也無法護衛隋朝的江山社稷了。最終,李淵在三個兒子和下屬的激勵下,也加入了反隋的起義浪潮當中,在歷經一年多的征戰後,先後滅掉了劉武周和宋金剛等多路起義大軍,並在618年正式在長安登基稱帝,國號唐,並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大一統時代!
那麼,李唐政權又是如何在群雄逐鹿的隋末戰場上脫穎而出的呢?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聊一聊李唐政權起兵的那些事!其實,當初李淵還身為隋朝朝廷命官的時候,在鎮守太原期間,基本保障了太原的經濟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正如前文所講,大隋王朝的國家機器已經到了倒塌的局面,許多地區已經被各地起義軍佔領。例如魯郡有徐圓朗政權、河南有盧明月政權、廣闊的河北平原地區有著兵強馬壯的竇建德政權、隴西一帶還有薛舉等政權……
隋朝地圖
所以說,單憑固守一個小小的太原,不可能改變隋朝滅亡的進程。那麼,擺在李淵內部和大多數割據軍閥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粉碎其他起義軍勢力,統一全國。所以說,李淵的三個兒子和屬下極力促成其展開反隋大業。當然,此時的李淵也年近半百,在現在看來確實少了些許年輕銳氣。但是,對於大多數古代開國帝王來說,這也是一個發展統一事業的黃金年齡。就拿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來說,在類似反隋的秦末戰爭中,劉邦就已經40餘歲,而他的對手便是只有26歲的項羽。
其實,正是因為劉邦的年齡更年長,他歷經的故事更多,轉而擁有比項羽在戰術優勢下不可比擬的人才優勢,也就是知人善用,這是劉邦取得最終勝利的一個重要砝碼。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劉邦的人才優勢,戰略出張良、後勤出蕭何、軍事出韓信……反觀年輕的項羽,就連謀士范增也沒有很好地利用,只能依靠他自身所具備的戰術優勢,去連續攻城拔寨,卻沒有智囊為他傳輸怎樣安國、安軍的思想(沒有健全的後勤運行機制是項羽集團滅亡的重要原因),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壯下場。
當然,也有比較年輕的開國皇帝,但是非常稀少,我們最為熟知的便是號稱“位面之子”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其他年輕的開國皇帝,例如西晉司馬炎等,那都是前輩鋪好了基業,最終只差改換門庭這一步而已。對於李淵來說,他能夠建立唐朝,也和他的三個兒子有著密切的聯繫,以李世民和李建成最為突出,雄心壯志彌補了年邁的李淵,特別是在對待敵人的膽識方面,這三個兒子也是各有千秋。
李淵(影視形象)
最終,經過一番謀劃之後。在公元617年,李淵直接斬殺了來自隋朝中央朝廷的高君雅和王威二人(其實,隋煬帝之所以派遣這兩人來太原,無非就是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由此對於這個太原地區擁有了絕對的控制權。隨後,李淵和其三個兒子正式起兵,掀起反隋大旗,並向南方的長安地區快速進軍,意圖佔據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進而圖取中原,再姓兵進攻其他地區,完成最終的大一統。
同時,李淵在攻擊長安之前,便考慮的後方(以突厥和劉武周為主)和側翼(以瓦崗李密為主)的安全,便隨即用計策安撫了這三方勢力。由此,李淵大軍便可以轟轟烈烈地對長安展開軍事行動。隨後,李淵大軍在攻佔霍邑和臨汾以後,便直接進入了黃河邊界,只要躍過黃河,大軍便可以直搗長安,獲取一個向全國進軍的軍事橋頭堡和後方基地。但是,由於河東一帶有著隋軍重兵依靠天險據守,為了加快攻佔長安的進程,李淵聽取屬下建議後,便率主力從較遠的龍門渡一帶渡過黃河,進而快速進軍到長安城下,留守的少部分軍隊繼續佯攻河東,進而牽制河東隋軍支援長安。
關中平原地區
最終,李淵大軍順利攻佔了長安,並隨之攻克了河東以及長安周邊地區。此時,李淵大軍也算是在關中地區站穩了腳跟,還隨之進軍獲取了漢中和四川等地。此時,李淵已經擁有了和當年劉邦、嬴政統一天下的地理砝碼。不過,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關中地區的經濟地位正在逐步喪失,要想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勤糧餉,就必須向南方或者中原地區進攻……
公元628年,李世民在滅掉擁有突厥護佑下的梁師都後,正式完成對全國的統一,並隨即開啟了大唐的第一個繁榮局面-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