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索這一奧秘。科學界還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持不同觀點的科學家互不相讓,有人稱這場爭論為「水火之爭」。
1775年德國的地質學家魏格納,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花崗岩和各種金屬礦物都是從原始海水中沈澱而成的。人們稱他的觀點為「水成派」。後來,以英國的地質學家詹姆士·赫頓為代表的一些科學家,針鋒相對地提出相反意見。他們認為花崗岩等不可能是在水裡產生的,而是岩漿冷卻後形成的。人們稱這種觀點為「火成派」。
「水成派」與「火成派」一直爭論了幾十年,兩派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現在看來,由於受當時科學水平的限制,這兩派觀點都帶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不過,他們的爭論使地質學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現在,科學家們藉助於先進的設備,已摸清了岩石的來龍去脈。如果按質量計算,在地殼中約有3/4的岩石是由地球內部的岩漿冷卻後凝結而成的,人們稱它為「岩漿岩」或者「火成岩」。花崗岩就是屬於岩漿岩。在地球上,目前還可以看到火山爆發後噴出的溫度高達1000℃以上的液態的岩漿,經過冷卻後形成的堅硬岩石。岩漿岩在地下形成,因此,它分布於地表的不多,一般都埋藏在比較深的地下。
有少數的岩石是泥沙、礦物質和生物遺體等長期沈積在江湖和海洋底下,經過長期緊壓膠結,以及在地球內部熱力的作用下,變成了岩石,人們稱它為「沈積岩」,如砂岩、頁岩和石灰岩等。沈積岩儘管所占的比例不多,可它多數分布在地表面,因此,我們平時容易見到。岩漿岩和沈積岩形成之後,受地殼內部的高溫高壓的作用,改變了性質和結構,就形成了另一種岩石——變質岩,如石英岩、大理石岩等。
岩漿岩、沈積岩、變質岩這3種岩石之間還可以互相轉化,比如,埋在地下的變質岩可以被地殼運動推到地表面,在地表面再形成新的沈積岩。因此,著名生物學家林奈說過:「堅硬的岩石不是原始的,而是時間的女兒。」的確,岩石正是經過長期的各種條件的作用,由其他物質轉變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