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詭異的戰爭現象,為啥一缺糧就打仗一打仗就缺糧?難道是詛咒?

戰爭,人類文明進化的另一種方式。古往今來,國家的興亡更替大多數都和戰爭有關,而伴隨著戰爭而出現的一系列衍生品,也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士兵、武器、軍需物資。這三者作為戰爭爆發的基礎所需,備受關注,歷代帝王更是耗費心力去提升這三樣東西。然而每逢戰爭爆發之時,總會出現一種詭異的戰爭現象,那就是缺糧。這個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而且歷朝歷代皆有,這就讓人奇怪了,明明士兵的數量沒有增加,而且給打仗的將士們準備的糧草也往往是只多不少,但打著打著,前線的戰士就直呼“咋又沒糧草了呢?今天又是稀的,吃不飽,沒力氣。”

(古代軍事糧倉)

許多舉世聞名的戰役也都因為缺糧而失敗,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以及諸葛亮的北伐。袁紹因為缺糧功敗垂成,錯失北方江山,以至於"四世三公"的家底輸給了曹阿瞞。運籌帷幄、羽扇退敵的諸葛亮一生5次北伐,每次都因為缺糧而退兵,否則蜀國豈會被滅。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研究一下,古代打仗缺糧的詭異現象。在古代打仗時,有一個屢試不爽的計策,那就是截糧道。一旦找到敵方運輸糧草的通道,然後將其破壞,那麼基本可以宣告戰爭的結束。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當時袁紹坐擁幽、冀、青、並四州,手下精兵數十萬,名副其實的北方一霸,反觀曹操,只有兗州、豫州,手下精兵只有數萬而已,面對幾倍於自身的袁紹,曹操不僅沒有膽怯,反而主動應戰,鬼才郭嘉更是寫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文。不過這些都不是影響官渡之戰的根本原因,真正讓曹操打敗袁紹的是許攸的計謀。前來投誠的許攸告訴曹操,若要取勝,必須先把袁紹囤積糧草的烏巢給燒了,曹操一聽斷糧道,開懷大笑。隨即派遣精兵火燒烏巢,最終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除了這種截糧道導致的缺糧,還有就是打仗抽調了太多的農業勞動力,這和古代特有的府兵制度有關,戰時上馬為兵,閒時在家種田。不打仗的時候,民間勞動力充足,農業生產穩定,只要不是遇到大災之年,糧食一般都有保障,而一旦爆發戰爭,平時閒賦在家的青壯年就會奔赴戰場,有時候遇到兵源不足,還會抓壯丁,強行補充兵源,這就從根本上導致農業生產人員的大幅減少。軍隊士兵不在再生產糧食,民間的青壯年也被拉到戰場,剩下生產糧食的儘是些老弱婦孺,可想而知,糧食的產量有多低。

(徵兵)

此外,戰爭往往預示著死亡,當傷亡過大時,朝廷又會強行徵兵,當青壯年征無可征時,就會徵集老幼,當老幼都是死絕了,王朝也宣告滅亡了。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逐鹿天下,為了奪得天下,蕭何將三秦地區的青壯年全部徵集完了,要不然日後劉敬提出的遷六國貴族入三秦一事,豈會那麼順利。因此,戰爭爆發本身就會減少糧食生產量,所以才會有缺糧的現實發生。天災人禍,缺糧的戰爭一半多爆發於大災之年,因為餓,所以底層人民開始了反抗,因為災荒,讓有心人看到了謀朝篡位的機會。現代歷史學家曾說過:中國古代的百姓是最淳樸、善良的,只要可以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他們根本不會管誰當皇帝。

(農民起義)

的確,在古代風調雨順的年代裡,戰爭很少爆發,但每逢大災之年,百姓根本無法承擔官僚地主階級的壓榨,為了生存,他們只好造反,求一口飯吃。農民起義又會引發各地諸侯王的叛亂,由小及大,一場全國性的戰爭,不可避免。從這裡不難看出,此類因缺糧引起的戰爭,大多數天災加人禍造成的,糧食歉收與社會階級矛盾之間的碰撞,產生了劇烈的火花。官僚地主階級不僅不調和其中的矛盾,反而逼迫農民多交糧,這樣不就激化了農民反抗,前線的戰場也因此更加缺糧。綜上,戰爭是社會運行的一種行為,而糧草又是與它緊密相關的伴生物,兩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因此在戰爭爆發時期,總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缺糧的原因。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