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這是現代最大沙漠,但是在古代壁畫裡面這裡曾經是水土肥美的草原

據考證,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撒哈拉大沙漠是一片綠 色的平原,非洲居民在這片綠洲上創造了最古老和最值得驕傲的一代燦爛文化。那 麼,是什麼原因使當年綠洲變成了“窮荒絕漠鳥不飛,萬潰千山夢猶懶”的千里沙海 呢?
1850年,德國青年探險家首次發現了撒哈拉沙漠上的神奇壁畫,畫上有水牛、 犀牛、河馬等水生動物,唯獨沒有他苦苦追尋的“沙漠之舟”——胳駝的岩畫。沙漠 中出現這些水牛的岩畫,說明遠古時期這一帶存在著適合水牛生存的自然環境,一 定會有遊牧民族在這一帶生活和居住。而駱駝作為沙漠的象徵,有它適合生存的條 件,特別是胳駝的生理結構比較特殊,能夠適應艱苦的沙漠生活,它的那種耐飢耐 渴的能力,更是人所望塵莫及的。另外,胳駝全身都是寶,它的肉可食用,皮可以制 成帳篷,毛是製作地毯或毛毯的上等原料……尤其重要的是,胳駝是沙漠地帶缺一 不可的運輸工具,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沙漠之舟”,也有人稱之為沙漠中的“卡車”。


巴爾斯回國後,發表了一篇考察文章說,水牛、犀牛、河馬這些水中動物是與草 原綠洲相聯繫的,而與沙漠結緣的駱駝的岩畫卻在同一時期沒有出現,說明撒哈拉沙漠在遠古時期是一 片草原綠洲地區,並不 是一片乾旱荒涼的茫 茫沙漠。巴爾斯進一步 提出論斷指出,撒哈拉 沙漠地區分為水牛時 期與胳駝時期兩個歷 史自然階段,撒哈拉沙 漠存在著草原時期和 沙漠時期的明顯界限。
接著,考古學家連 續在撒哈拉沙漠地區 獲得新的發現。他們在沙漠地區發現了許多河流的遺址,並且獲得大量的魚骨骼和 生物的化石。這些考古成果說明,在遠古時期,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一片草原,河網密 布,湖泊眾多。


有的考古學家斷言,撒哈拉沙漠底層埋葬著大量的動植物遺體,使這一地區蘊 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到了 1936年,人們終於在撒哈拉北部地區勘探出大量儲量 的油氣田。這有力地證明,如果這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沙漠地區,絕不可能蘊藏著 如此豐富的石油。考古學家們還在恩阿傑爾地區發現了大量櫟樹和雪松的化石,說 明這些樹木在6000多年以前曾經生長在這一帶。
1981年11月,飛越撒哈拉的美國航天飛機利用遙感技術,發現了茫茫黃沙下 埋藏著的古代山谷與河床。隨後,地質工作者通過實地考察,證實了沙漠下面的土 壤良好,並且發現了古人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這些古人的生活年代早則在20 萬年前,遲也在1萬年前。
於是,人們認為,大約在6000多年前,撒哈拉曾處於高溫和多雨期,以塔西利 台地為起點,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斯窪地,構成了龐大的西北陸網。台地在多雨 期出現了許多積水池,沿著這些積水池,便繁殖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撒哈拉 文化也因此得到了高度的發展,並曾昌盛一時。
可見,撒哈拉地區以前確實是綠洲,那麼撒哈拉地區何時由桑田變成沙海,原 因是什麼呢?也就是說,撒哈拉史前文明又是怎樣開始衰落的呢?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科學家們發現,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的撒哈拉壁畫裡邊,那些水牛、河馬 和犀牛的形象開始逐漸消失了。這就說明,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正在發 生變化。到了公元前100年的時候,撒哈拉地區所有的壁畫幾乎快要停止增加了。 撒哈拉地區的史前文明也就開始徹底衰落了。科學家們經過分析和研究,估計這也 許是由於那時候的水源開始乾涸了,氣候開始變得特別幹旱了,要不就是發生了飢 荒和疾病。
經過科學家們測定,山洞裡邊的胳駝形象大約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現的。也就 是說,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撒哈拉就變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但是,撒哈拉地區作為非洲遠古文明的“河流樂園”,又是如何變成沙海的,非 洲遠古居民又怎麼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手創下的遠古文明被沙漠侵吞呢?還是有無 法阻擋的自然災害?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對於綠洲變為千 裡沙漠這個問題,地質 學界提出了人為成因 和自然成因兩種對立 的觀點。
前者認為,這片土 地自古以來自然條件 就很惡劣,一直經受著 太陽的暴曬和季風的 侵擾。之所以會有綠洲 變沙漠的結果,是因為 人類自身的活動所致。據分析,這裡的人們犯了一個難以挽回的錯誤:遠古時代撒 哈拉諸部落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與經濟實力,無節制地燒木伐林,放養超過草原承 載能力的牲畜,而且人口也越來越多。若干世紀下來,隨著人口的增多,田地變廣 了,牲畜也變多了,漸漸地綠色原野就無法負荷了,這樣,森林銳減,草原枯萎,土地 沙化,最後就演變成為大沙漠。
後者也有兩種看法。有的認為,這是自然條件變化的結果。因為這一帶氣候極 其乾燥,日照時間特別長,最熱的幾個月中平均溫度30丈,地表溫度更是高達70^。 此外,這裡還受到一股“哈馬丹”的東北風的影響。這種風終年不停,吹起來使整個 地區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再好的植被也會被掃蕩一空,無法留存。有的認為,這是 地質歷史大週期的轉折,改變了撒哈拉的古氣候環境,年均降水量由300毫米左右 突然降至僅50毫米,於是河水枯竭,由岩石碎屑構成的沙礫層完全裸露在烈日之 下,在年復一年的風化剝蝕下,大量的碎屑變成可以被風颳走的沙粒,舊的沙粒被 風吹送到遠方,積聚、連接成一片,新的沙粒繼續產生——直到有一天,厚厚的沙粒 鋪蓋在地面上,於是,沙漠形成了。
也有人認為,撒哈拉沙漠的植被特點促使了撒哈拉地區的沙漠化。撒哈拉沙漠 裡的植物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根系非常發達,也許露出沙層的部分僅有一兩 米,但它的根部可能長達20多米,彎彎曲曲地伸入到沙層的深處,千方百計地吸收 沙層深處的水分。
以上幾種說法,也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關於撒哈拉綠洲是如何變成沙漠的, 這個問題,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