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一太陽週期最低峰發生在 2019 年 12 月,NASA 與 NOAA 正式宣布太陽確認進入第 25 週期,準備好在 2025 年迎接週期內太陽活動極大期。不過不用太擔心,NASA 表示第 25 週期整體上可能跟第 24 週期一樣相對平靜。
透過追蹤太陽盤面黑子的變化,天文學家在 19 世紀終於發現太陽活動有規律的週期(大約 11 年),期間內有安靜的極小期,也有激動的極大期。太陽第 24 週期發生在 2008~2019 年,極小時期幾乎沒有黑子覆蓋在太陽表面,也沒有耀斑將大量輻射與高能粒子噴射到太空中;極大期間則曾爆發一場史詩級太陽風暴,萬幸的是剛好跟地球擦邊而過,地球通訊設備等才逃過一劫。
如果當時太陽風暴直接衝擊地球,首先 X 射線和紫外線會造成無線電中斷與 GPS 導航出錯;其次衛星將被高能電子、質子等粒子炸飛;第三,日冕物質拋射(CME)可能干擾無線電傳輸,對地面電力系統等設施造成損害導致大範圍停電──舉例,大部分都市地區都使用電動抽水馬達,你可以想像上完廁所無法沖水的痛苦。
NASA 表示最近幾個月的衛星測量結果表明,太陽活動自 2019 年 12 月以來開始增加,確認進入第 25 週期,預計會在 2025 年 7 月會達到極大期(整體範圍為 2024 年 11 月~2026 年 3 月),只不過自 1980 年代以來,太陽週期強度一直呈明顯的下降趨勢,2019 年時黑子數量甚至異常少,太陽表面有 281 天都沒有黑子。
這可能引起一些恐慌,有些人認為太陽可能重演蒙德極小期(Maunder),當時太陽活動減少、並且地球北半球溫度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區冬季都相當嚴寒。但 NASA 表示,與過去 50 年較強的太陽週期相比,雖然目前太陽活動相對低迷,第 24 太陽週期還是有記錄以來第 4 微弱的週期(也是 100 年來最弱的周期),但新週期應該相對溫和,預計會有 115 個黑子,不像蒙德極小期間只觀察到 50 個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