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2年,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哥倫布到達了美洲。傳統上一般會說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但這種說法實際並不正確,因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美洲也是有人類文明的。當然,美洲文明相對於亞歐大陸的文明過於落後,而且幾乎被消滅殆盡,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抹殺其存在。公元1492年,美洲是被入侵,而不是被發現。哥倫布到達美洲對人類歷史影響巨大,從此世界由孤立的歷史漸漸聯繫成一個整體,“全球史”漸漸出現。但是極少有人知道,實際上最先到達美洲的亞歐大陸居民並不是哥倫布!早在哥倫布之前的500年,歐洲人就已經在美洲建立了殖民據點!那最先到美洲探險的歐洲人到底是誰呢?實際上是海盜民族——維京人!
哥倫布到達美洲維京人,這個族群在公元8世紀到11世紀可謂名震歐洲,這些北歐的海盜民族乘坐著戰船四處劫掠,除了殖民歐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外,他們的船隊還航行到了更遠的地方。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亞納遜一路西進,到達冰島,開拓了歐洲最邊遠的地區。不止如此,維京人也曾經去過美洲!
維京人的進軍之路,可以看到,他們是去過美洲的!在維京人的的傳奇史詩中,記載了維京探險家萊夫·埃裡克松發現美洲的故事。根據記載:萊夫·埃裡克松大約生於970年至980年的冰島。他的父親是挪威流亡海盜紅發艾瑞克,艾瑞克開發了兩個古代挪威人拓荒的路線,分東西線,位置都在今天的格陵蘭(Greenland)海域。艾瑞克後來被冰島驅逐,他航向格陵蘭,並在986年建立第一個永久聚落。而萊夫本人也繼承了父親的探險精神,繼續開拓,他買了船並航向一名船主比雅尼·何爾約夫森(Bjarni Herjólfsson)曾探險過的區域。 萊夫選擇了與比雅尼相反的方向探險,最終第一個到達的島嶼充滿了平板石,於是他將其命名為赫爾陸蘭(Helluland,意指平石之地);接著他抵達了另一個較平緩而且有樹林和白沙灘的島嶼,他將之命名為馬克蘭;接著萊夫和他的隨從到了下一個島定居,他們發現該島的河中有相當多鮭魚,氣候溫和,冬日只結一點霜,還不致於冰天雪地。而且草到冬日也還是綠色的。於是萊夫在這個島上一直居住直到冬日過去。這一段探險中也記載著萊夫的跟隨者Tyrkir(有可能來自德國)在這個島上發現了葡萄。最後萊夫將這個豐腴的島嶼命名為文蘭(Vinland)。後來根據推測,萊夫到達的三個地點分別是:加拿大的巴芬島、北美哈德遜灣與大西洋間的拉布拉多半島和位於美國東北角新英格蘭地區和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之間的地帶。
萊夫的探險路線當然,這些只是故事,不能只靠傳說故事來決定歷史事實。不過,這些故事後來被考古學證實。目前考古學能證實,在10世紀晚期,在格陵蘭有古北歐人的殖民地被建立,並且該殖民地持續到了15世紀中期;在布拉塔赫利茲有北歐人的宮廷和議會(日耳曼議會),在加扎爾甚至有他們的主教。而從格陵蘭到加拿大,在最狹窄的渡口處,經過內爾斯海峽,到埃爾斯米爾島,距離只有26千米。這完全是可行的。所以,除了傳說外,歐洲古代一些文檔也零星記載過一些探險家到達過“未知海域”的故事,在書面的原始資料中,亞當·馮·不來梅是第一個提到文蘭的人。在1070年,在和丹麥的斯文二世的談話中,他提到了文蘭。
萊夫·埃裡克松發現美洲在1961年,決定性的證據被發現:考古學家赫爾格·馬爾敘斯·英斯塔德和安娜·絲蒂娜·英斯塔德夫婦在加拿大紐芬蘭島最北端的水母灣牧草地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一處古北歐人的定居點的遺蹟。在這之前,“文蘭”僅僅只是史詩傳說,以及有些書面的文件敘述了更為古老的口頭歷史表示“萊夫去過文蘭”,但誰也不敢保證這文蘭百分百存在,現在這個疑慮可以解除了。這個發現決定性地證明了維京人在哥倫布之前就抵達了北美。
維京人村落遺蹟,1978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蘭塞奧茲牧草地遺蹟出土的有至少八座建築物,包括一個鑄造場、冶煉廠,還有提供木材給船廠的伐木場。那麼,蘭塞奧茲牧草地就是文蘭嗎?傳統觀點認為是的,不過最近的考古研究認為此遺址並不全然是古挪威人記錄中的文蘭,而是一個入口,通往一個更大的叫文蘭的地方。也就是文蘭應該在更南方,即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
複製的古挪威長屋,位於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蘭塞奧茲牧草地只是,由於維京人並未長期開拓北美,之後也放棄了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根據文學與考古證據推測,與原住民的惡劣關係大概就是維京殖民者放棄這地方的主因。由女人而起的內部鬥爭和突如其來的天氣轉變也被認為是具可能性的原因之一。史詩有個有趣的記述:維京人為求與原住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便設宴款待了些原住民酋長,而在筵席當中曾供應過奶。可能這些原住民身患乳糖不耐症而不自知,在喝了這些奶後生病,反而因此懷疑維京人下毒,故此籠絡原住民的計畫便以失敗告終。),所以這些歷史長期以來在歐洲不被重視,以至於後來的歐洲人絕大多數並不知道,在西方仍然有一片廣袤的新大陸存在,儘管這一地區之前已經被歐洲人所開拓。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