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我們人類社會、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可以乘坐飛船進入外太空,甚至可以踏上38萬公里外月球表面。在未來,我們還計畫踏上超過5500萬公里外的火星,甚至希望移民到火星,成為火星居民。不過,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可能就比較骨感,我們人類走出地球,邁向宇宙深空,還面臨很多問題。
據2020年8月12日俄羅斯的科學報告,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科學小組負責人、眼科專家奧爾加·馬尼科表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宇航員在長時間(在太空中飛行3個月以上)太空飛行以後,視覺系統發生了變化,不過這個情況並不影響宇航員的視覺敏銳度。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種變化屬於航天神經眼肌綜合症。
之所以會出現航天神經眼肌綜合症,主要是因為地球與外太空的環境不同,在地球表面,我們人類身體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血液會朝下流淌,但是當我們進入到微重力的太空環境中,血液就沒法像在地球表面那樣順利流淌到下肢,大量的血液會聚集在大腦中。如果長時間在太空中飛行,會導致失重的環境會導致宇航員的顱內壓力升高,最後可能會出現神經水腫、視網膜結構改變、眼球形狀改變和遠視等視覺變化。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長時間處於微重力的環境中,宇航員的大腦、腦脊液會出現膨脹,和前文提到的顱內壓力升高的原因是一樣的。當我們進入外太空後,環境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其中一個變化就是重力的變化,這是目前我們人類沒法避免的問題,難道我們人類要被“困”在地球上嗎?從這些研究情況來看,宇航員確實是可能會面臨這些問題,不過當前宇航員在外太空飛行的時間並不會很長,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是特別大。但是在未來,我們人類實施載人登陸火星或者登陸更遙遠的系外行星時,這個問題就需要考慮了。
以我們人類當前的航天技術來看,前往5500萬公里外的火星,單程飛行大約需要近半年時間,這麼漫長的飛行旅途中,宇航員完全處於微重力的環境中,這對於宇航員的身體來說,可能會面臨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血液的流淌問題。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科學家可能會開發出調節失重狀態下顱內壓力程度的系統,或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在微重力的環境中,我們確實是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相信這些問題都不會阻擋我們人類走向宇宙深空。即使調節失重狀態下顱內壓力程度的系統沒法發揮作用,我們人類也可以在飛船內製造出一個有重力的環境,可以讓宇航員像在地面那樣在飛船內生活、工作。這些看似很科幻的場景,目前只能在一些科幻片中看到,但在未來,確實是有可能會實現的。當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踏上外星球、走出太陽系,或許就可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