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世界上有四個國家叫“幾內亞”,他們之間有何聯繫?



在瀏覽地圖的時候,尤其是非洲地圖,大家往往會有一種疑問,那就是在非洲大陸的西邊有三個帶“幾內亞”綴名的國家,甚至在凹進去那一塊地方都叫幾內亞灣。更加深入瞭解後會發現,這幾個國家雖然名字裡都帶“幾內亞”,但官方語言完全不同,稍北一點的幾內亞—比紹講葡萄牙語,幾內亞則說法語,而南端的赤道幾內亞人則說著西班牙語。

▲三個“幾內亞”,相隔較遠,但名字很像為何幾個看似緊密相連的非洲國家不但沒有統一,而且都使用不同的歐洲人語言,這並不誇張,地圖擴大了,遙遠的大洋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這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到底哪裡來的這麼多“幾內亞”,他們到底有沒有關係?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巴布亞新幾內亞位於新幾內亞島,是世界第二大島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com 韓國壯陽口溶片

一、神秘的“黑人之地”公元7-8世紀可以說是“阿拉伯人的世紀”,因為這百年中最大的事情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開始向外擴張,643年阿拉伯人佔領了利比亞,647年就打到了非洲西海岸,佔據了摩洛哥。

▲阿拉伯帝國如果翻閱八世紀以前歐洲古代的典籍或者圖冊,你會發現在幾乎所有的地圖的南端都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這就是所有地圖的邊緣。那個時候歐洲人的足跡還並未涉足撒哈拉南邊,而在同時期,在征服了北非的穆斯林之間,則流傳著另一份完整的地圖。在這份地圖中,清清楚楚標記著從摩洛哥穿越撒哈拉沙漠後會遇到一個名為“加納”的國家。“加納”一詞的意思是“黃金之國”,這片黑人居住的土地開始吸引阿拉伯人的目光,從這時起,緊靠撒哈拉南面的一整片西非地區被阿拉伯人稱為“比拉德蘇丹”,意思是“黑人之地”。

▲傳說中的加納地區這可以說是西非地區第一次出現在典籍中,在這之後,日益增多的阿拉伯地理和歷史著作中越來越多的提到這片地區,內容也越來越詳細。然而在歐洲人眼中,這個“比拉德蘇丹”雖然經常從這些北非人口中說出,但究竟“比拉德蘇丹”到底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北非人與“比拉德蘇丹”人的交易十分神秘,商人把貨物放到約定好的地點,蒙上一塊布,然後離開。不過多久黑人就會拿著黃金抵達貨物儲存的地方,把黃金留下,貨物拿走。商人回來如果對黃金的數量滿意就拿走,不滿意就原封不動,黑人下一次到來會額外加價,直到價格合適為止。這種與“比拉德蘇丹”人交易的方式叫做“啞交易”,不僅北非遊牧民族,阿拉伯人,摩洛哥本地的民族柏柏爾人也參與其中。以現在的眼光看這種沒有監督的貿易簡直是漏洞無數,“黑吃黑”輕而易舉,但這種“啞交易”卻穩定持續了幾百年,儘管規模並不是很大。

▲古代撒哈拉商路直到公元11世紀,摩洛哥的穆拉比特王朝興起,這是一個穆斯林化的王朝,於1062年入侵加納,雖然很快就佔領了加納首都,但穆斯林文化很受“比拉德蘇丹”人的排斥,使得穆斯林不得不撤回摩洛哥。小城邦林立的加納不久後就被隔壁的馬裡帝國吞併,而就此開始,“比拉德蘇丹”開始映入歐洲人的眼簾。


二、葡萄牙人終於發現“幾內亞”把鏡頭轉向歐洲,與摩洛哥隔海相望的伊比利亞半島正深陷水深火熱。自從伊斯蘭教入侵後伊比亞半島到處都是穆斯林,信仰不同的歐洲人與穆斯林衝突不斷。直到十三世紀,天主教才把伊斯蘭教勢力限制在小小的格拉納達。但如果按照國家來區分,天主教這邊可以說是四分五裂。1139年葡萄牙王國獨立;1230年卡斯蒂利亞吞併萊昂王國,名義上卡斯蒂利亞與萊昂同等地位,但實際上全由卡斯蒂利亞控制;同時東邊緊鄰地中海的阿拉貢也自治已久。

▲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地圖但無論如何,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天主教戰勝伊斯蘭教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而在徹底趕走穆斯林之前,半島上的幾個天主教國家犯了難,主要的問題不是應付強敵,而是穆斯林趕走後如何發展。各個國家都心懷鬼胎,阿拉貢的目標在東方,想在地中海討一個地位;卡斯蒂利亞在收復格拉納達之前沒有財力物力支持遠航,只能想辦法拿葡萄牙下手,至於葡萄牙則只能在西邊無邊的大海和南邊無盡的沙海二選一。保守的葡萄牙人並沒有選擇向西探索,其實葡萄牙人只是看中了北非的摩洛哥,打算以十字軍的名義入侵北非。而就在與摩洛哥人的接觸中,葡萄牙人漸漸摸清了阿拉伯語中“比拉德蘇丹”指的就是撒哈拉南邊的區域,而摩洛哥本地柏柏爾人中對於“比拉德蘇丹”的發音為“幾內亞”。一來二去,雖然阿拉伯語的“比拉德蘇丹(Biladal-Sudão)”,柏柏爾語“幾內亞(Guiné)”都是指“黑人之地”,但葡萄牙人僅僅取了柏柏爾語的發音,作為這片地區的名字,並沒有用葡萄牙語的“黑人之地(TerraNegra)”。


三、“幾內亞”成殖民之地葡萄牙最終並沒有佔領摩洛哥,但在1415年攻陷了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城市休達。葡萄牙國王任命他的一個小兒子亨利親王在休達做總督,而這位亨利親王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航海家亨利”。

▲“航海​​家”亨利,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起初葡萄牙人計畫越過摩洛哥,沿著西海岸尋找“幾內亞”,按理說只要沿著岸邊就行了,但實際上葡萄牙人的勘探十分緩慢,1418年發現了馬德拉群島,可直到1434年都沒有超過博哈多爾角。直到1444年一位航海家迪尼茲·迪亞斯抵達塞內加爾河口,遇到了當地的尼格羅人,當地的尼格羅人雖然受到穆斯林文化影響,但本身並不是穆斯林。

▲馬德拉群島,葡萄牙人直到1434年都沒有超過博哈多爾角迪尼茲·迪亞斯俘虜了幾名尼格羅人,為的就是向亨利證明他們已經成功越過穆斯林控制的沙漠,抵達了傳說中的“幾內亞”。隨後葡萄牙立刻宣佈這片區域成了葡萄牙的領土,也就是現如今的“幾內亞比紹”。因此,“幾內亞”這個地理概念,代表著塞內加爾河週邊的地區。而以現在的眼光看,“尼格羅人(Negro西語、Nigger英語)”已經成為了侮辱黑人的詞彙,而這一批“尼格羅人”正是未來黑奴三角貿易的第一筆訂單。

▲塞內加爾河就在葡萄牙人靠幾內亞地區豐富的黃金和黑奴大發橫財時,一旁的西班牙急紅了眼。雖然在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神秘未知的美洲大陸,但短時間內無法完全開發美洲,尤其是葡萄牙人還壟斷著開發美洲必須的資源——黑奴。西班牙立刻要求葡萄牙在西非分出一塊地,好參與進奴隸貿易。

▲教皇子午線,紫線西邊為西班牙勢力範圍,東邊為葡萄牙勢力範圍葡萄牙認為,難得壟斷的貿易哪能說給就給,何況當初你們西班牙發現美洲後,僅僅在西經五十度畫了一條線,規定向東那一小塊地方歸葡萄牙。現在整個幾內亞都在東邊,我葡萄牙憑什麼給你。就這樣雙方一直爭執不休,直到十八世紀,葡萄牙決定把比奧科島割讓給西班牙,代價就是西班牙要把巴西西部割讓給葡萄牙。

▲比奧科島葡萄牙割讓出去的這個比奧科島現在就地處赤道幾內亞,比奧科島日後也成了赤道幾內亞首都。因此,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兩個幾內亞國家,按照舊有說法一個是“葡屬幾內亞”,另一個是“西屬幾內亞”。


四、瓜分非洲,歐洲人界定邊界隨著西方列強對非洲的瞭解程度加深,“幾內亞”這個地理概念逐漸擴大到了赤道附近的非洲西部海岸地區。時間到了1881年,此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都基本地處歐洲,這些列強靠著吸食各個殖民地的資源發展壯大,尤其是英國這樣的日不落國家,幾乎每一個大洲都有他們的領土。除開美洲大陸,南非的探索也並未停止。本著誰先發現就歸誰的原則,各個國家都積極開展探索活動。

▲18世紀30年代的西非地圖,黃色部分代表的是“幾內亞”,粉色部分代表的是“黑人之地”在當時各個列強在非洲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了能在非洲開拓殖民地,在1876年成立了“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積極籌劃非洲探險活動。同時收買了一位美籍探險家,亨利·莫頓·斯坦利,斯坦利替利奧波德在剛果“工作”5年,未徵得利奧波德二世事先同意,不公佈任何消息,不舉行任何報告會。

▲亨利·莫頓·斯坦利然而等到斯坦利越加深入非洲,越加發現其它列強早已把非洲分食完畢,1881年底,當斯坦利到達現今的金沙薩時,剛果河對岸今天的布拉柴維爾市已經被法國佔領。他們各自都有帝國主義政府為後台,相持不下。

▲柏林會議實際上法國早就著手開發非洲了,幾乎整個西非都處於法國的控制之下,甚至在地圖冊上都會標註“法屬西非”,只不過沒有明確標記界線。根據剛果爆發的衝突,列強開始聯合起來商量分贓的事情。

▲柏林會議後列強在非洲的勢力範圍,粉色為法國地盤1884年,由德國主導的柏林會議召開,參加的十五個國家沒有一個來自非洲,但會議卻是針對非洲土地的瓜分。拋開剛果的問題,之前的“葡屬幾內亞”依然屬於葡萄牙,而除了這片地區外則全被法國瓜分過去。也就是現如今的“幾內亞-比昭”南邊接壤的“幾內亞”國家以前叫做“法屬幾內亞”。

▲三個幾內亞位置至此,非洲地區三個幾內亞徹底分裂開,毫無關聯。然而翻開地圖,在遙遠的大洋洲也有一個“幾內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其實這個地方僅僅是葡萄牙人的烏龍,早在1511年就有葡萄牙人抵達過巴布亞新幾內,只不過鑑於當地人種巴布亞人頭髮捲曲,身材中等,皮膚呈棕色,與幾內亞人種外觀十分相似,就隨意命名的“新幾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地處大洋洲包括新幾內亞在內,幾內亞地區不過是原始本地人生活的家鄉,或許在古代原住民口中這裡根本不叫“幾內亞”。等到後來外族列強殖民入侵,“幾內亞”一詞也成為了“殖民地”的代名詞。巴布亞新幾內亞這“烏龍”出來的“幾內亞”名字也被後來的統治者沿用。在非洲,各個幾內亞相繼獨立,現如今幾內亞地區保留著各個曾經殖民者的習慣,統一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僅剩下了名字這唯一的紐帶。作者|青桐文史愛好者|歐洲中古歷史方向責編|Thoma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全文完)—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